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青春版《牡丹亭》让济南观众心醉

青春版《牡丹亭》让济南观众心醉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0.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苏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3.10.20

【版次】第A02版:读苏州·要闻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苏报济南专电(特派记者梅蕾)“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前、昨两晚,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在济南市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参评演出,两场演出中3400名观众与昆曲同醉。“青春版《牡丹亭》格调高雅让我们震撼。”“这是我们看到的最精彩的戏曲演出。”泉城观众的高度赞誉让苏州昆剧院全体演职人员对古老昆曲的传承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信心。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介绍,此次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由《惊梦》、《写真》、《离魂》、《冥判》、《拾画》、《幽媾》、《回生》组成,撷取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经典折目,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比较完整地讲述了杜丽娘因情而死、为情而生的动人爱情故事。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十年间已上演220场,巡演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至美国,观众人次达50万。蔡少华表示,总制作人、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对精华本的改编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为了剧本与总导演汪世瑜多次沟通,“青春版《牡丹亭》的排演,在保持昆曲艺术典雅写意、精美细致表演风格的同时,全面展示了昆曲人文性、历史性、古老性的本质特征,将传统艺术风貌与当代观众审美诉求相融合,焕发了古老昆曲艺术的时代青春,成就了青春版《牡丹亭》。”在蔡少华看来,是青春版《牡丹亭》中的“美”与“情”,也就是昆曲的古典美学与汤显祖《牡丹亭》的有情天地最后征服了50万中外观众。

前、昨两天的演出中,雅致经典的唱词、悠扬动听的乐声、删繁就简的舞美以及演员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征服了全场观众的心,大剧院内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叫好声此起彼伏。

俞玖林(扮演柳梦梅)的《拾画》酣畅淋漓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对于虚和实的哲学思考。在近二十分钟的演出中,俞玖林把柳梦梅与画中人杜丽娘隔空相望的疑惑、惊喜等复杂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俞玖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戏曲是写意的艺术,在舞台上虽是象征的、虚假的,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演员的表演中,存在于戏剧情景中,而这正是戏曲艺术的魅力。“洗去外在的奢华,我们才能更加关注艺术的本质。”俞玖林说。杜丽娘的扮演者沈丰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春版《牡丹亭》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昆曲,而这与中国戏曲的格调是融为一体的。该剧艺术指导、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对爱徒沈丰英的表演也表示肯定,“沈丰英情绪饱满投入,把人物、故事和剧种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剧场的气氛好极了。演出的盛况让我想到了十年前青春版《牡丹亭》的惊艳亮相。”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