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小说/做完《牡丹亭》,再去写长篇

/小说/做完《牡丹亭》,再去写长篇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1.2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行报

【出版日期】2011.11.25

【版次】C+2-+3 娱乐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在浙大图书馆有个“特别版本”——多了许多批注。不是什么名家批注,而是过往阅读此书的前辈们对小说内容颇有感触,纷纷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久而久之,这本年代久远的《孽子》就成了前辈批注版,在浙大圈子里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也许连白先勇自己都不知道。

《行报》:我们可否用怀旧传统来形容您?您一直很儒雅。白先勇:可以啊。我身上有很多传统的东西,但我最早学习的是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所以我写东西,是两个极端。一方面非常前卫,一方面很传统。大家看我做昆曲《牡丹亭》,说我传统,其实我还是很现代的,用很摩登的表现方式和象征手法来诠释。《行报》:可是您说过,国人看普契尼的歌剧会感动,但看《牡丹亭》则会感动到流泪。白先勇:看外国的东西,也会感动,也可能哭。但感动是基于味道是否进入骨子里。外来文化,无论你多么喜欢,总是隔着一层东西。《行报》:今天看了那么多扇子,我相信您心里一定会浮现一部中国古代戏剧,桃……白先勇:《桃花扇》,对的。《行报》:有没有想过这次做完《牡丹亭》,紧接着就开始《桃花扇》?白先勇:我想吧,做完《牡丹亭》,如果继续做昆曲,我肯定会选《长生殿》《西厢记》这类。《行报》:这些都是爱情题材。白先勇:《桃花扇》也想做,但难度太大,因为它的音乐没有完整地传承下来。《西厢记》《长生殿》都有完整的曲谱。重新去谱曲,很危险的。《行报》:现在大陆也有许多新剧目,比如浙江昆剧团就改编演出了《白蛇传》,您怎样看待这些新改编的剧目?白先勇:当然可以去创作,但我认为新的相当危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新创的成为经典。有的改的不错,但也是从老版蜕变出来,比如南京的《烂柯山》。《行报》:那您特别垂青《牡丹亭》,是不是想让每一部作品都给观众或读者做爱情上的教育?白先勇:至于这个,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那次在北京演出《牡丹亭》,有个女记者采访我,问的问题也很深。采访完她希望能跟我合影,我说好的。然后她说外面有个人也想一起合影,我也说好的。后来进来个男的,合完影我才知道,他们是一对夫妻。然后那个女记者说,他们俩当初就是看了北大演出的《牡丹亭》,了解了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两个人才走到一起的。他们很感谢我帮他们结了牡丹缘,这类例子还有很多。《行报》:真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白先勇:呵呵,情是生命源动力。《行报》:最后,我想问个私人问题。为什么您不喜欢写长篇小说?比如我这种喜欢读长篇的人会感觉读短篇小说集不过瘾。白先勇:(欣慰一笑)呵呵,长篇小说太耗时间精力了。等我做完这次《牡丹亭》,一定为你们好好写长篇小说,等着吧。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