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的故乡——江西·大余

牡丹亭的故乡——江西·大余

作者: 出版日期:2000.06.30 点击数:70

【报纸名称】:信息时报

【关键词】 牡丹亭 大余 故乡 花卉产业发展 金边瑞香 重点产材县 《牡丹亭》 工业支柱产业 食品工业发展 多味花生 

【出版日期】2000.06.3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南安一梦还魂曲,千古绝唱牡 丹亭”。明万历年间,大戏曲家汤显祖 以牡丹亭为背景,创作了传世名剧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一经问世 便引起极大轰动。景园文传,大余牡 丹亭于是声名鹊起,闻名遐迩,其声 誉不亚于滕王阁和黄鹤楼。流徙大瘐 岭南北的文人骚客无不来此寻幽探胜, 留下佳词丽句,大余由此便有了“牡 丹亭故乡”的美誉。$$ 大余古称南安,位于赣江支源章 江水上游、大庾岭北麓。全县土地总面 积1367平方公里,现辖15个乡镇、 144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3个省、 市属企业。$$ 大余资源丰富,是驰名中外的“世 界钨都”。有钨、钼、锡、稀土等20多 种矿产资源,其中钨矿以其质量好、品 位高而著称于世。大余的水利电力资源 丰富,理论蕴藏量124万千瓦,目前 全县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 量5700万度,是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 气化县。大余是全省16个重点产材县 之一,现有林地129万亩,活立木蓄积 43O万立方米,毛竹蓄量2800万根, 森林覆盖率为74.4%。$$ 大余名胜众多,是风光旖旎的旅游 胜地。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背景,以传统 造园手法,再现明代园林建筑风景的 “牡丹十景”艺术地再现了《牡丹亭》 的剧情、人物、景观,情景交融,令人 魂牵梦绕。千古梅关,百世驿道梅花的 自然景观让您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江 南名刹──丫山灵岩寺、正东真觉寺, 情牵众多善男信女;还有那古木参天、 气息纯真的三江口原始森林、丫口龙潭 瀑布群,以及梅岭风景区的望梅阁、 憩云亭、古驿站、庚将军祠等景点, 更让海内外游客留连忘返。凭借丰富 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 了海内外游客。1999年全县总接待了 15.6万人次,创汇达118万美元,三 年后可达320万美元,大余将成为赣 南的旅游大县。今年,经中科院专家 评定大余有115处景点可供开放,其 中国家级达50个,被列为国家旅游 小区序列。$$ 大余工业基础雄厚,是江西省重点 工业县。现有地方工业企业约500家, 其中创汇企业13家;工业产品3000多 种,形成了食品、服装、冶金、建材等 工业支柱产业。近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 速,“牡丹亭”牌多味花生、南安板鸭 等产品蜚声大江南北、誉满海内外。美 味鸡、果蔬脆片、汤皮粉、芋荷等新兴 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目前,大余已成为赣南乃至江西的 食品工业大县,以中大集团公司为龙头 的服装加工是大余的一大工业支柱,创 出了“南安”牌羽绒衣和“好学生”牌 衬衫等服装品牌。大余是全国最大的钨 生产加工基地,除四大中央钨矿外,有 年产千吨以上的地方钨矿2家和年加工 能力千吨以上的钨制品加工企业2 家,钨精矿获国家银奖,并先后开发 生产了仲钨酸铵、钨酸钠、兰钨等新 产品。$$ 大余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是享誉 江南的“中国瑞香之乡”。大余大力推 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抓好粮食、花卉、 毛鸭(大余白鸭)、生猪、果业、地鸽、 林业、小食品加工(蔬菜)等八大产业 经营,逐步形成了金边瑞香、地鸽、大 余毛鸭和果业开发等农业支柱产业。尤 以金边瑞香为主的花卉产业发展迅速, 全县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全县花卉基地 已达18个,种植面积2000亩1000万 盆,销售收入1百亿元。大余被命名为 “中国瑞香之乡”。$$ 大余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是投资兴 业的风水宝地。交通便利,323国道横 穿县境,距京九线南康站50公里、赣 州机场80公里,距京广线韶关站130 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迅速快捷的通信 网络连接全国各地,新建了邮电大楼, 先后开通了6000门程控电话、移动电 话和无线寻呼;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 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搞好市政 建设。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县级卫生城, 县城建设文明单位、城镇绿化先进单位 和赣州地区卫生城,是全省三个综合整 治市容环境示范县之一。理想的区位优 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 境,使大余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风水宝 地。$$ “大江东去几千里,庚岭南来第一 州”,这是宋朝着名文学家苏东坡由广 东南雄途经大余时而发出由衷的感慨。 而今,大余作为粤北进赣南的第一站, 27万大余人民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诚邀八方宾朋走进大余,共同缔造绚丽 的未来。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