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叶树发 出版日期:2004.03.04 点击数:0

【作者】 叶树发

【报纸名称】:文艺报

【关键词】 《牡丹亭》 学术研讨会 赣剧 新版 海盐腔 二十世纪上半叶 吸引观众 诗意化 《惊梦》 人性觉醒 

【出版日期】2004.03.0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2003年12月23──26日,是短暂而平凡的 四天,但对江西戏剧界来说,却是不平凡的四 个日日夜夜。因为,江西师大推出的新版赣剧 《牡丹亭》于23至25号在江西最好的剧院── 江西艺术剧院公演三场;郭汉城、康式昭、王安 葵、叶长海、季国平、查振科、刘祯等专家、学者 专程来南昌观看新版赣剧《牡丹亭》,并在江西 师范大学举办的“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 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一种全新的模式$$ 高校与戏剧结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非艺术院校有剧社。二十世纪上半叶,清华大 学俞平伯先生等组织成立昆曲剧社,师生拍曲 演唱,成为清华的一项文化特征。北京大学在 全国解放后也成立了京昆票房。这都为昆曲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是艺术院校有戏团。中央 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都有戏团,他们以此 向社会展示艺术才华,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 江西师大新版赣剧《牡丹亭》的上演,呈现出一 种全新的模式:高校作为戏剧事业支撑的主体 力量,出人出力出资,打造戏剧精品。$$ 这种新型模式启示我们,不仅要让戏剧为 高校学子提供精神食粮,而且更要求他们参与 其中,使高校成为戏剧事业的大基地,提供艺 术资源,形成高校与戏剧双赢的局面。从中国 戏剧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江西师大所做的不 仅仅是吸引观众去关注一部《牡丹亭》,更重要 的是吸引观众去欣赏文化,肯定这种戏剧文 化,从而达到一个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江西 师大首创的这种模式,尽管还不够成熟,但确 实为戏剧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角度。$$ 艳丽版《牡丹亭》$$ 如果说昆曲《牡丹亭》的特征是典雅,那 么,新版赣剧《牡丹亭》的特色是艳丽。所谓 艳丽,是指新版将长达五十五出的原著改编 为七出,加上序幕和尾声,在150分钟内演 完,既符合汤翁原著之精神──神采奕奕, 文采飞扬,又注重寻求与普通观众相契合, 适应青年人的口味,得到大众认可,表现出 文化上的古今融汇。$$ 小而言之,《寻梦》一出中,剧本改成在一 个“霪雨霏霏”的场景下,更显得男女主人公情 意绵绵,意犹未尽。这种在不违背汤翁原意下 做出的新文章,更显神韵。中而言之,《写真》一 出的表演超越了昆曲的演出(《惊梦》、《寻梦》 比不上昆曲),是对《牡丹亭》演出的重大突 破,为“汤剧”的演出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而言之,新版剧本突出了一个中心,就是 美好的人间情爱。汤翁当年自称为“言情 派”,一部《牡丹亭》确实使明清两代许多痴 男信女感动得死去活来。今天的剧场中,新 版赣剧《牡丹亭》再次掀起言情高潮,引起 观众强烈共鸣,说明“人情自不相远”,社会 需要“至情”的回归,人间需要“至爱”的 维系;说明新版赣剧《牡丹亭》不愧是一曲 追求自由爱情的颂歌,个性意识觉醒的绝唱。$$ 古老唱腔的现代演绎$$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唱腔采用中国古代 四大名腔之一的海盐腔。这种唱腔在别的地方 已经失传,但在赣剧中得以保留。赣剧高腔不 仅有源远流长的戈阳腔,而且有保存完好的青 阳腔,并兼有广昌孟戏高腔。孟戏高腔历史悠 久,含有弋阳、青阳两腔,且有[山坡羊]等十 几首曲牌与各地高腔不同,属于明代流入江西 的海盐腔遗音。汤翁在故乡最后完成《牡丹亭》 的创作,首先是交给“宜伶”即宜黄演员用海盐 腔来演唱的。新版赣剧《牡丹亭》用海盐腔演 唱,突出本色,但又力图出新, 不是原原本本地按曲牌配曲, 而是以孟剧高腔[山坡羊]曲 牌为主旋律,兼用弋阳腔和其 它曲牌以及流行歌曲。其主题 曲“问世间情为何物”,将唱腔发展到和现代音 乐完美结合,这对于古典音乐是一种全新的诠 释。同时主题曲十分有音乐感,极易流行。此 外,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领唱、独唱、对唱、合 唱等。这样,一方面让含有海盐腔遗音的孟戏 高腔重现舞台,另一方面更加适合当代观众的 审美需求。$$ 灯光布景熔传统与现代为一炉$$ 灯光布景上,传统舞台注重写意,一物一 景都处理成虚景,依靠演员的舞蹈及动作来展 示。现代观众要接受的不仅是舞台人物炉火纯 青的表演,更要求有一个充满意境的舞台。对 于新版赣剧《牡丹亭》而言,戏中的活动又多在 “后花园──牡丹亭”展开,这就注定了灯光布 景的特殊重要性。它们不仅起烘托作用,而且 对杜丽娘的“人性觉醒”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该剧在舞台上注重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如舞 台上既有栩栩如生的蝶飞蜂舞,又有鸡鸣鸭 唱;既有色彩艳丽的花园春景,又有诗意化的 亭台阁榭,整个舞台既生活化,又诗意化。同时 应用灯光变幻、转台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表现 时空变换,展示“姹紫嫣红”的后花园,呈现“良 辰美景”的春意图,令观众如痴如醉,如梦如 幻,艺术感染力极强。$$ 新版赣剧《牡丹亭》在“唱的艺术”、男女主 人公的独舞、对舞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演出,是一次有益的 探索,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出戏本身,会 对江西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产生积极的、不可 忽视的影响。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