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一别三年整又见《牡丹亭》

一别三年整又见《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7.3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出版日期】2009.07.31

【版次】第C01版 (文化广场)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青春版《牡丹亭》的剧照

“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由文学大师白先勇倾力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曾经于2006年1月来深圳演出,当时引发了一股“举城皆追昆曲”的热潮。时隔三年,《牡丹亭》将于今年9月再度莅深,9月18日、19日和20日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三晚,像上次那样分成3天演出“上中下”。

本报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演出公司获悉,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欣赏青春版《牡丹亭》,主办单位采取低票价促销的方法售票,具体票价为480元、380元、280元、180元和100元,8月1日前购票8.5折优惠,9月1日前购票9优惠(不含100元票);购买上中下全本套票8折优惠。

用三天来做个昆曲梦

《牡丹亭》与《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一起位列中国古典戏曲四大名著,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所作,该剧所描摹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美好爱情,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如传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此书断肠而死,杭州女演员商小玲因演此剧伤心而亡等。明朝万历以后一百余年内,许多传奇作家都模拟此剧的构思和文字风格,某些戏曲史论著称之为“玉茗堂派”。

而台湾文学大师白先勇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精选了原作55折中的精华部分,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9个小时,3天演完,剧情完整,脉络清晰流畅。从三天的剧目可见,青春版《牡丹亭》紧扣一个“情”字,尽可能地保留了文辞优美的段落和观众熟悉的经典折子,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

改编后的《牡丹亭》充分体现了原作者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且,与以往偏重女主角杜丽娘不同,青春版《牡丹亭》加强了男主角柳梦梅的角色,转为生旦并重,以“双寻梦”的形式双线并行,并还原了汤显祖原著的精神,把《牡丹亭》变成一部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戏剧。

青春版就一个“美”字

2006年1月,白先勇曾经亲自带着青春版《牡丹亭》莅深,在深圳会堂连演三晚共9个小时。当时,《牡丹亭》以其舞台美、服装美、演员美、音乐美、唱词美、表演美,令深圳戏迷乃至初次接触昆曲的年轻观众,无一例外地惊呼赞叹:“真是美到极致了!”

为了《牡丹亭》,白先勇邀请了一流的创作班底,18个主创人员都是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精英——著名电影导演王童应邀为青春版《牡丹亭》担任服装和美术设计,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著名编舞家吴素君精心编舞,尤以三段花神的舞蹈最为精彩,展现了昆曲典雅细致的美。台湾著名的舞台设计大师林克华则担当青春版《牡丹亭》的布景设计,增添现代剧场设计的元素,并运用了灯光、音响等特技手法,效果动人心魄。

自2004年5月台北首演,在短短数年之内,白先勇谱写了一部剧挽救一个剧种,一个人挽救一个剧团的传奇,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在最初登台时,正是豆蔻年华,虽然演员年轻,但所有的舞美、灯光、演出程式,全都一丝不苟,照足传统和经典的模式。5年之间,青春版《牡丹亭》自台北起步,风靡中国剧场,横扫全部高校,并从中国国家大剧院漂洋过海,相继登陆美国、英国和希腊,演出超过160场,其本身所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对现代人的冲击,无以言喻。

全剧演员平均年龄28岁

《牡丹亭》讲述的是青春和爱情的故事,表演的方式也应该是青春烂漫的,3年前青春版《牡丹亭》演员的平均年龄才25岁,到了今天,挑大梁演出的沈丰英和俞玖林都才28岁,却已经磨炼得眼角眉梢间都是戏了。

白先勇一向要求完美,他喜欢亲自出马为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挑选演员,如《游园梦》中的卢燕、“金大班”姚炜、“玉卿嫂”杨惠珊都是他相中的。白先勇对柳梦梅扮演者的要求是,要有天生的书生气质,风流儒雅,个子不能高也不能矮。找了几个月,白先勇最后在苏州昆剧院发现了理想中的“柳梦梅”——俞玖林。在找到“柳梦梅”的同时,白先勇也幸运地找到了“杜丽娘”。沈丰英是俞玖林在戏校的同学,戏校学戏4年,进昆剧院4年。白先勇发现沈丰英性格沉稳,眼睛无形中却有眼角生情的味道,但并不过。杜丽娘的外表羞怯,内心叛逆,沈丰英的气质正好相符。

四百年前,汤显祖倾尽情思,写出了一段因梦而生、而死,又死而复生的情之极致;四百余年后,我们在沈丰英、俞玖林复活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身上,或能看到恍若隔世的自己。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