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透明感”《牡丹亭》的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1.04
【版次】第A15版(GUIDE?公告牌)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由上海通用汽车、中国电信和长城干红赞助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将《牡丹亭》作为精品推荐。
⊙文/小i⊙图/本报资料
昆曲《牡丹亭》11月17日-22日上海兰心大戏院
近几年,昆曲中最多被拿来做文章的,就是《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全版《牡丹亭》、经典版《牡丹亭》、沙龙版《牡丹亭》,各种跨界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良莠不齐,掺水的大有人在。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拿出来的这台《牡丹亭》却是实打实的口碑之作,这版中日合作《牡丹亭》由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领衔,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演出。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昆曲只有我们中国人唱得好,去年1月完成中日版《牡丹亭》排练后,剧团先后在日本京都和北京的湖广会馆演出,今年又在苏州造成轰动效果,观众们有口皆碑,剧中最出彩的就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坂东玉三郎这个反串的杜丽娘。
坂东玉三郎出生于日本歌舞伎世家守田家族,在这个家族中,每一辈人只有最优秀的一个才能袭名“坂东玉三郎”,而现任坂东玉三郎在25岁时就以出色的嗓音和外形力压群雄得到这个名字。1987年,30岁的坂东来到中国向梅葆玖学习京剧《贵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学习过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昆曲影响,于是他在2007年又到苏州观看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并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杜丽娘”一角。
除了唱腔沿袭张派,表演形式上坂东玉三郎并没有放弃歌舞伎形式和装束,他在《牡丹亭》中融入具有“透明感”的“日本美”,尤其是《离魂》一折中杜丽娘临死前向母亲的再拜,轻轻推开杜母、春香的动作,均出自他自己的设计,充满了日本人所深刻认识的“无常”感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丽娘之后,就连老牌“杜丽娘”张继青也感慨道:“坂东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在台上的表演让其他的演员都显得生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