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为何赢得青年心
【作者】 任涛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青年观 昆曲艺术 女主角 杜丽娘 舞美设计 大学生 柳梦梅 爱情故事
【出版日期】2007.05.1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一票难求 盛况空前$$5月8日,记者得知青春版《牡丹亭》百场纪念演出即将在北京举行,5月9日便登陆中国票务热线准备网上购票,页面显示票早在一星期前就卖光了。又立刻拨打北展剧场售票处电话订票,工作人员说,成人票一星期前售罄,学生票当天下午也全部售出。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了京剧界朋友的关系。5月11日晚7时许,记者终于买到一张12日晚第二场演出的票,票价380元。$$5月12日晚,记者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北展剧场,看到以青年为主的观众陆续前来,还有不少持币等待购票的人在高声询问往来者。19时25分,记者入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能够容纳2700人的北展剧场几乎座无虚席,到处都是青春的面孔。如果不是宽大的白色舞台幕布上显示着车轮般大小的汤显祖手迹“牡丹亭”3字,真以为是某位天王巨星的演唱会呢。这使人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人们好像是在京剧的鼎盛时期等待即将登台的梅兰芳大师。$$长达3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在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呼喊声中,白先勇先生率主创人员谢幕长达10余分钟。许多大学生冲到台前拼命地向着两位男女主角——自己心中的偶像挥手叫喊,到处是数码相机和手机的海洋,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坐在身旁的李小姐一边鼓掌一边对记者说:太令人感动了!好像又回到了一年前的母校南开,那时的场面和现在一模一样。原来她已是第三次观看这个版本的《牡丹亭》了!$$在散场的人流中留心倾听,满耳是年轻观众意犹未尽的热烈讨论。人群中不时爆出一阵阵欢笑,有人在展示中场休息时得到的白先勇签名。$$是什么征服了青年观众$$青春版《牡丹亭》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的优秀剧目,由著名华语作家、世界昆曲义工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昆曲发源地职业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年“小兰花”演员沈丰英、俞玖林担纲主演,携手两岸三地戏剧精英共同打造。全剧共27折,分上、中、下3本,依次为“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该剧自诞生以来,即将培养青年观众设为主要目标。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以来,先后到大陆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近20所大学校园演出,还远渡重洋至美国西岸名校加州大学4个校区演出,获得了广大青年学子的热烈追捧,观众超过10万人次。$$青春版《牡丹亭》到底靠什么征服了青年观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田泥女士已连看3场,她的话颇有代表性:青春版《牡丹亭》犹如甘露一般,滋润了人们渴望清新与温暖爱情的心灵。在今日的商业大潮中,物质至上观念日甚,爱情让位于权力、金钱,尘世里久违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似乎已经不再被人信服。而青春版《牡丹亭》在一种声声慢与情切切的氛围中诠释了一个人间超越世俗、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爱情神话。这不仅对受众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同时也起到一种感化作用。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里至纯至美的生存观、爱情,对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与精神追求有着积极作用,是一次难得的享受与体悟。$$在记者看来,形貌俊丽又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主角、璀璨夺目的头饰、飘逸轻盈的服装、精巧细致的妆容、饱含情感的一颦一笑,还有一幅幅写意山水画的舞美设计,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无不成为打动青年观众的“杀手锏”。$$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梅步寒说,青春版《牡丹亭》戏美、人美、词美、歌美、舞美,情真、情深、情至,它所展示的昆曲的古典美和凄美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我们。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盛况空前的演出了,我发现自己被深深地感动了。$$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座谈会上,一位台湾政治大学的女学生站起身来郑重地宣称:看了青春版《牡丹亭》,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所有这一切,正如戏曲专家叶长海所说:“青春版《牡丹亭》是最好看的演出,这是一支青春之歌,一支充溢着青春活力的生命之歌。”$$创新和名牌有多么重要$$仔细分析,让青年观众如此痴迷的重要原因,还有“白先勇”这块金字招牌。由于出色的华文写作成就,白先勇成为了海内外华人眼中的骄傲,是无数莘莘学子崇拜的偶像。他20多年推动昆曲嬗变、再生的不懈努力,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美好东西”的理想感动了青年学生。很多青年人就是冲着他才去看戏,也因了他而开始接受博大精深的昆曲艺术。中山大学客座教授黄树森将此种现象称之为“白氏文化范式”。$$当然,创新也是吸引青年观众的利器。首先,是包装的创新:海报上粉嫩靓丽的男女主角青春可人,美目传情,真挚热烈,非常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标准与习惯。为百场演出精心设计的纪念章上,红粉相间的大朵牡丹娇艳欲滴,栩栩如生,同时又是一枚有着收藏价值的胸针,价值仅3元。制作精良的DVD光盘也成了演出期间的抢手货。$$其次,是音乐和舞美、灯光的创新: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尽量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手段,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王童舞美设计古雅简约,周友良音乐编导古韵新咏,林克华灯光设计献丽增辉,吴素君舞蹈身段设计丝丝入扣,如此造就了既有传统艺术的典雅,又有亮丽青春风采的昆剧《牡丹亭》。$$“演员青春靓丽,服饰瑰丽多彩”;“唱腔婉转悠扬,唱词高雅清秀”;“舞台简洁独特,意境美妙无比”。记者询问年轻大学生的观感后发现,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虽然喜爱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感受:“昆曲真的是国粹!”$$“这出戏在我们学校演出后,图书馆里的《牡丹亭》原著很快就被借光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邹红用这样一个例子来描述学生们对青春版《牡丹亭》的喜爱。北京大学教授叶朗说,青春版《牡丹亭》两次到北大演出,都受到学生极其热烈的欢迎。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相通的。$$《牡丹亭》剧情简介(链接)$$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青春年少,美丽多情,但在父母和老师封建道德严厉束缚下,青春被窒息。一天,她春日游园,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产生了爱情。醒后为情思所扰,后竟伤春而逝。$$3年后,柳梦梅赴考,经南安,借宿杜丽娘葬处,拾得杜丽娘自画像,爱慕不已;杜丽娘阴灵自画中出,与柳梦梅结合。柳梦梅知情后掘墓开棺,杜丽娘复生,结为夫妇。但杜宝却以盗棺罪囚禁柳梦梅,并强迫杜丽娘与其离异。后梦梅得中状元,两人终又得团圆。
- 1、剧目·遗产·文化:一出戏的改编与创造 作者:王雯 年份:2011
- 2、《牡丹亭》的主题是肯定人欲,反对理学 作者:陈庆惠 年份:1984
- 3、我听昆曲 作者:月小小 年份:2007
- 4、青春版《牡丹亭》为何受青睐? 作者:朱栋霖 年份:2008
- 5、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作者:詹怡萍 年份:2006
- 6、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青春文化载体: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创造 作者:王雯 年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