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突降天火,怒杀萧仪

突降天火,怒杀萧仪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6.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信息时报

【出版日期】2009.06.10

【版次】第C9版 (国学馆)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上回文锦堂居士为我们破解了紫禁城名字的由来及整体的风水布局之谜。紫禁城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朱棣为了能探知这座宫殿的命运,曾请高人为其卜算。那结果如何?其中又蕴藏了哪些风水玄机呢?

三大殿突遭天火

紫禁城落成之后,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下令正式迁都。在迁都的喜庆气氛中,朱棣找来一位刘伯温生前的得意弟子前来推算紫禁城日后的命运。据文锦堂居士家传古籍堪舆书记载,此人姓胡,精通五行之术,能够预测未来。本来天机不可泄露,但无奈皇帝开了金口,谁都不能违背,抗旨不遵还会牵连全家性命。无奈之下,胡先生只好掐指卜卦推算,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胡先生依照卦象如实对朱棣说:“今年四月初八宫殿将会发生火灾……”朱棣听罢龙颜大怒,命人将其收监,并表示到时若无火灾,便要令其人头落地。

然而,到了了四月初八这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遭雷击突然起火,这场大火足足燃烧了两天,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央地带,落成不到半年便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祥之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被强调到绝对的地步。因而地震、灾害、雷击等等自然现象,作为上天示警的预示常被看成是执政者的失误而带来的。于是朱棣忙命人找胡先生,询问化解的办法。没想到他在紫禁城大火当晚便暴亡,料是泄露天机遭了天谴,朱棣也只好将他好生安葬了事。

怒杀萧仪

然而故事并没有随着胡先生的死就此结束。据文锦堂居士家传古籍堪舆书记载,安葬好胡先生之后,朱棣立刻下诏求言,希望朝野明智之士为他找出雷击三大殿的原因。 

很快,礼部主事萧仪的奏本送到御前。萧仪认为:三大殿遭受雷击是因为迁都的缘故。他提出,把国都从南京迁来北京,不但诸事不便,就连大明的皇脉也撂在江南,这是大不敬的事,无怪乎老天爷怒劈三大殿了。 

朱棣看过奏本,震怒异常,他认为萧仪把迁都与雷击三大殿联系起来,完全是蓄意诽谤。因此他不假思索就作出了决定:命令锦衣卫将萧仪抓进北镇抚司大牢,不作任何审讯,就以“谤君之罪”处以极刑。

然而,虽然朱棣杀了萧仪,朝中大臣对迁都之事却异议再起。这些大臣,分为反对迁都和支持迁都两派,反对迁都主要以言官为主,而部院大臣大多都是坚定的支持迁都派。这两派大臣围绕着该不该迁都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言官们大多认为皇上“轻去金陵,有伤国体”。朱棣对这些言官非常恼火,但又不能一概杀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这些科道言官与部院大臣一起到午门外跪下对辩。当时,正值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午门外的广场上,言官与部院大臣分跪两边,他们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但谁也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侮辱。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天下来都没有结果。于是朱棣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午门下跪辩论。第二天,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官员们冒雨下跪,不依不饶地继续争论着,而朱棣就在城楼上不愠不火地看着这一幕。这场闹剧看起来很是滑稽,但就是在这场滑稽的争辩中,所有的部院大臣与科道言官都看清了朱棣的决心:迁都不容置疑!哪怕老天爷震怒,再雷劈十座奉天殿,朱棣也绝不会把金銮殿搬回南京去。于是,自那场雨中跪辩之后,反对之声便慢慢消退下去。

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紫禁城经受了大大小小的火灾不下百次,有几次甚至惨遭灭顶之灾。为什么火神总是对紫禁城情有独钟?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风水玄机呢?下期,文锦堂居士将用家传风水秘笈为您破解紫禁城火灾频发之谜,敬请关注。

下期连载:风雨紫禁城(七)

——紫禁城火灾频发之谜

本专栏逢周三见报

文字整理:天缘

(本文版权为文锦堂居士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及《信息时报》许可,谢绝转载)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