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3年时间,从一名下岗人员变成企业老板,他以惊人的毅力,书写

3年时间,从一名下岗人员变成企业老板,他以惊人的毅力,书写

作者: 出版日期:2007.12.0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安徽日报

【出版日期】2007.12.0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吴照和,绩溪县优秀退伍兵,2001年全省新建企业“双爱双评”活动优秀个人,2004年第二届 “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 ■ 本报通讯员 万传波本报记者 吴林红 2004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个算不上重量级的经济人物,登上了“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领奖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安徽企业家名叫吴照和。他以“情系下岗职工的创业人”的形象,在绚烂的闪光灯下露出局促的微笑。 他本来是名退伍兵,1983年从部队回到老家绩溪,在当地黄山链条厂做销售。没多长时间,上下领导对他刮目相看:不愧是部队里摔打过的,这小伙真是好样的。1992年,他担任绩溪县矿藏公司副经理。事业、家庭、未来,一切都顺风顺水。 不幸的是,1995年吴照和在出差途中惨遭车祸,脾脏破裂被切除。1997年底,县矿藏公司破产解体,吴照和又与妻子双双下岗。他揣着3000元失业安置费,一步步走出县劳动局大门,眼前一片迷茫。 “一个军人就是倒下,也要往前面倒!”苦苦思索之后,吴照和决心破釜沉舟。1998年初,他到银行办理了房产抵押贷款,又拜亲访友东挪西借,凑到了30万元启动资金。这笔钱买下了一家国营老“三线厂”的厂房。他招聘了40余名下岗职工,当起了债台高筑的石英沙老板。 三年卧薪尝胆,三年死地后生。短短3年时间,吴照和的石英沙厂就成为全县36户重点规模企业之一。企业不断发展,人手渐渐紧缺。对下岗有过切肤之痛的吴照和,还是坚持招收下岗失业人员。“我们都是下过岗、失过业的,我们比别人更懂得珍惜工作。” 吴照和懂得珍惜,更懂得努力。2002年,他收购绩溪红星丝绸厂新南车间,成立康和丝绸有限公司。148名下岗工人又在这里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当年,吴照和拿到了第二届“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的奖杯和证书。站在领奖台上,吴照和心里还是想着公司职工。 截至今年,260多名下岗职工在吴照和公司里找到了岗位。吴照和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建起了党员学习园地和员工活动室。“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只是想让更多的下岗职工,像我一样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吴照和说,这也是他的经营理念。 【人物感言】 关爱下岗失业人员,其实就是关爱我自己。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