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双璧——吴郁生和吴曾善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7.24
【版次】第C02版 (老苏州)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王维胜 清代康熙初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翰林院的文人兴高采烈各自夸耀家乡的土特产。有说产象牙犀角的,有说产狐裘毛皮的,有说产楠木斑竹的,只有苏州进士汪琬一言不发。翰林们便急急问他:“苏州的土特产多不多?是些什么? ”汪琬淡然而答:“苏州虽自古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然土特产却不多,只有两样……”众人忙问:“哪两样? ”汪琬道:“一是梨园子弟。 ”大家击节鼓掌:“好!还有一样呢? ”汪琬慢吞吞道:“状元也。 ”翰林们顿时鸦雀无声而面面相觑。 确实,苏州状元多。据说清代,苏州状元占了四分之一。时至今日,走过古城,一个不小心,你就会撞上一个状元的后代。 老苏州对虎丘山肯定是熟得不能再熟了,那么我今天倒要考考你:请问虎丘的门额写的是什么?恐怕有一半人晓得:“古吴揽胜”。对,请问:是谁写的?这下么,恐怕大部分人要搔头皮了,告诉你:该匾的左下方竖写着“吴曾善”三个字。 吴曾善何许人也?搜索可得:“吴曾善,字慈堪,号小钝,江苏元和(苏州)人,吴郁生之侄,书法得郁生薪传,风貌极似。 ” 看官可能还是会认为语焉不详。对的,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再请教一个问题:虎丘山剑池前月洞的门额写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凡是去过虎丘的,全都晓得:“别有洞天”。对,请问:谁写的?恐怕大部分人又都不晓得了。告诉你:该“匾”(应该叫“书条石”)的左下方镌刻着“小钝”二字,即吴曾善。 要说吴曾善就先要介绍一下他的叔叔吴郁生。吴郁生(公元1854-1940),字钝斋,出身于苏州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吴廷琛,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状元。吴廷琛会试、殿试皆第一,集会元、状元于一身。嘉庆帝对吴廷琛连中“二元”极赞赏,在赐给他的诗中就有“双元独冠三吴彦”之句。那么他的孙子吴郁生呢?郁生自幼聪明,博闻强记,以才子闻名乡里。23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广东、浙江省乡试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任广东乡试考官时,发现并选拔了康有为。他为人正直,敢言敢为,办事务实。戊戌政变,慈禧因康有为出其门下而斥之不用;及至慈禧死后,吴郁生才被起用。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以内阁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年,署邮传部尚书,后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可怜,“生在末世运偏销”,仅仅一年。辛亥革命后,返回故里,住在苏州三多桥巷。民国后隐居青岛近30年。 吴郁生善诗文、工书法,是清末民初时著名书法家。他能参合钟、欧、颜、柳,错综变化,善书擘窠大字,朴藏刚健,浑厚老当。而细骨丰肌,为其书法特色。他为苏州的园林、庙宇、砖刻门楼、匾额题字,数量众多。如为古典园林狮子林所书“狮子林”三字,综合欧阳询、颜真卿字体,颇有古风。又以文章知名当时,擅长题诗和撰写楹联;晚年,曾为陆润庠等一大批清末名流撰写行状和墓志铭。著有《延陵吴氏祖茔纪略》等。好收藏,藏书颇丰,建国后,其藏书由子女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那么吴曾善(1890-1966)呢?他是吴郁生的侄子。他的书法系叔父亲授,所以他的号“小钝”是叔父的字“钝斋”的衍生。其父早亡,叔父吴郁生爱抚有加。使其毕业于上海法政学堂,先后在苏沪两地任司法行政官。1934年起又在苏沪两地任律师,曾任吴县律师公会会长,兼任东吴大学法学教授。抗战前夕,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遭国民党逮捕,吴曾善为之辩护。抗战爆发前夕曾任苏州抗日后援会会长。苏州沦陷期间迁居上海,以卖字画(与丰子恺、吴湖帆、张继馨等合作)维持生计。1954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从事古籍整理文字改革工作。 1966年逝世。 吴曾善的书法也是正、草、隶、篆无所不能,尤擅仿唐李北海楷书。所以虎丘留有墨宝,车坊还有纪念抗战牺牲的美国飞行员肖特的“肖特义士殉难纪念碑”的珍贵题字。至今网上还有他的许多字画扇面等“拍品”展示。 据《苏州地方志》《吴中第一世家——苏州吴氏》介绍:吴曾善“初由父母之命与谢家福之女结婚,育一女,后娶王氏,生五子二女。 ”这里所说的“谢家福之女”乃苏州光福望族谢氏(苏州十中创办人王谢长达的娘家)谢家福的女儿。她生性乐观,生活俭朴;与人为善,有口皆碑。十中校长王季玉(王谢长达之女)常来探望。困难时期,带领家人在园里种瓜种菜;国家号召“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她就要家人随手关灯、龙头开小。居委会组织学“毛选”,时间未到,门还未开,小脚一双的她已经拿了小凳子等在门口了。她一直活到1983年(93岁)才去世。 前面提到的“辛亥革命后,……吴郁生住在苏州三多桥巷”就是现在的“佳安别苑”一带。此居所吴郁生离苏时赠送给了吴曾善。吴曾善原住镇抚司前的“小钝斋”(为“七君子”辩护前,当时的“律师辩护团”就在那里聚会,研究对策),还住过盛家浜的“桃园”。解放后,有时就住在三多巷。此居所不说假山小桥、名木果树,光绕墙一周合抱粗的樟树就有40多棵。苏大中文系主任芮和师一家曾是房客……“哎!那么你是谁呢? ”看官肯定早就在问了。告诉你:我是“姑苏半半生”,吴曾善是我的“丈人”的“丈人”,“泰山”的“泰山”,阿搞得清?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