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茶乡育桃李 春华秋实满园芳 ——凌云县教育事业科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9.28
【版次】第A06版:中国名茶之乡——凌云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金秋时节,踏上凌云这块沃土,浓厚的崇教尚文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在凌云城乡,一座座花园式的学校分布均匀,一幢幢别致美观的教学楼排列整齐,一间间多媒体教室宽敞明亮……每年都有几千万元教育投资,每年都有新教学楼建成,每年教育质量都有新突破。凌云人民谱写了一曲贫困县办大教育的新篇章。
素质教育:让今天的孩子快乐学习
当您乘车进入凌云,会看到路边一群群小学生纷纷给过往车辆和来宾端端正正地敬礼。这些举动曾感动着许多来到凌云的各级领导和游客。
近年来,该县遵循“德育为先,质量为主,特色立校,个性发展”的办学原则。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适时召开全县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推进会,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德育教育活动基本实现系列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该县学生向过往车辆和行人敬礼以及向到校到家的宾客问好、让坐、敬茶、送水的良好习惯,成为凌云文明礼貌教育的品牌。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进步、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已成为凌云县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该县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以上。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比赛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文艺表演100多场次,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县第一小学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了廉政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被树为全市学校廉政教育典范。县实验小学依托凌云县城是千年古府、曾被誉为“书画之乡”的优势,创建书画校园,有50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获全国书画大赛奖。县民族中学开发“传统诗词教育入校园”校本课程,组织开展诗词创作活动,近年来师生创作的800多首诗词在《右江日报》、《水源洞》等各类刊物发表。
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调动了全县中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家长及社会评价良好,大众的教育观念也随之转变。很多家长称赞:“素质教育真好,使我们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现在对学习更加有信心了。”
基础教育: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让辖区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是凌云县教育的不懈追求。为此,凌云县提出“一流的条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的办学宗旨,让所有孩子同等接受优质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的贫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凌云县委书记李祚标说。
走进泗城镇览金小学,只见花木相映,干净整洁,校园布局错落有致,处处彰显育人气息。览金小学是一所特少数民族寄宿制村级完全小学,近几年来,投入20多万元新建篮球场,硬化、绿化校园,增设人文景观,是全县少数民族村级窗口示范学校。
该县立足山区,树立贫困山区县教育品牌,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今年上半年,共投入创建资金385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5月,该县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工作顺利通过市、自治区的评估验收。区评估专家组感慨地说:“没想到凌云乡村学校楼房那么漂亮,校园建设搞得那么美,学校管理得那么好,在百色乃至整个广西也不多见!在大石山区,在凌云县的中小学校园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城市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和文化气息。”
新学期伊始,凌云县民族中学师生喜笑颜开,一开学即“乔迁新居”,总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投入资金347.9万元建设的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两栋楼房均已建成。
近几年来,该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自治区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共投入资金7874万元,新建及改扩建项目177个,建筑面积83088平方米。配备多媒体教室37间,新增电脑1143台,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价值1300多万元。另外投入538万元,完成校门、围墙、厕所、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投入157万元,实施中小学校饮水工程项目49个,总容量4255立方米。
目前,凌云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完成率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74%,初中教育完成率87.2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即使地处偏远乡村,孩子们也同步感受着信息时代的脉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凌云大地上,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一座座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学校,已将大山人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农村,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高中教育:给莘莘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吹散了学生一天的疲惫。泗水河畔的凌云县普通高中,现代化的建筑在夕阳映照下熠熠生辉。今年刚读高一的农立峰和同学说笑着向宿舍走去。他来自泗城镇那合村的一个农村家庭,今年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所学校。他告诉笔者,在这里,像他这样来自贫困乡村的农村籍学生不仅免收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还有900元的生活补助,这里的教育质量高,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毕业生都找到了合适的出路。“在这里我圆了自己的梦。”农立峰高兴地说。
步入凌云中学校园,只见绿树葱茏,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文化宣传长廊里内容丰富多彩;一栋栋漂亮的教学楼与绿树青山相映成趣;新建的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凌云中学真的变了”,这是许多学子回到母校后的感慨。
为提升办学层次,满足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2008年以来,该县把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实验综合楼、电教科技楼、学生公寓楼、运动场等建设及教学设备采购,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被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凌云县中学立足于山区特困县的实际,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有凌云山区特色“文化+特长”的办学之路。学校开办有体育、美术、音乐、播音与主持等特长班。目前有各类特长生450人。“文化+特长”教育获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2010年高考上大学二本以上分数线187人,其中就有78名特长生考上二本以上分数线并被区内外大学录取。
近几年来,凌云县中学在生源差的情况下,狠抓学校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科学治校、科研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成绩斐然,被誉为古府茶乡的 “人才摇篮”。几年来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学校、自治区研究性教学试验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跻身百色市先进行列,2009、2010年高考居百色市山区县前列,均获百色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职业教育:为青年人拓宽成才之路
9月1日是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早上8∶00,凌云县职教中心校门口就已经是一派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这是该校2010年秋季学期新生报名的火热场面。开学第一天,入学新生就达500多人。
近年来,凌云县注重将职业教育置身于经济改革的潮头,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加快了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的步伐。
该县在镇洪开发区征土地70亩作为县职教中心搬迁建设用地,将占地30亩的原阳森食品加工厂房地产无偿划拨给县职教中心作实训基地,使职教中心校园面积从10亩扩大到100亩;第一期工程投入近2000万元兴建总建筑面积13918平方米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食堂各1栋。争取到自治区职教攻坚专项经费200万元,购置了新设备,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机械加工两个自治区级实训基地。目前有价值800多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和功能齐全的实训实验室。新校区的建成,为凌云职业教育腾飞插上翅膀。
来自沙里乡浪伏村的李世发,在凌云县职教中心学习,由于成绩突出,技术过硬,今年毕业后就顺利被广东格兰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看中,试用期满转正后,现在月薪3000多元。电话里他高兴地说:“虽然我是一名职高毕业的学生,但是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如今我的工资比那些刚分配进厂的大学本科生的工资还高,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家乡母校对我的教育啊!”
凌云县职教中心创新办学模式,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先后与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联合办学,与联想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协议,组织毕业班学生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实现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的有机衔接,实现人才培训与市场需求的“零接轨”。确保了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薪水多,达到了99%以上的推荐就业率。目前,在索尼、联想等著名企业中,拥有众多凌云职教中心毕业生。幼师专业毕业生田小竹,在广州某校任教,年薪达到8万多元。
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办学效益,吸引着众多学子前来就读。目前在校生达2512人,比上学年增加了900余人。在校生人数在万人人口比例中居全市第一。成为百色市中专学校的一面旗帜。先后荣获“全市、全区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先进单位”、“自治区中专教学优秀学校”,“全市、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自治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自治区职业教育立项建设的十大实训基地”,2010年被确定为全区示范性职校立项建设学校。
特殊教育:织就残疾孩子的美好明天
今年7月14日,在全区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赛场上,代表百色市参赛的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林康获得少年组D式(视力障碍)800米第一名、400米第二名、200米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凌云县特殊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缩影。
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对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学校,创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设备。现开设有聋哑、弱智、盲共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人。同时发挥专业学校辐射作用,带动全县中小学特殊教育工作,目前随班就读残疾儿童103人。“三残”儿童入学率86.15%。
近年来,凌云县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2004年,该县根据特殊教育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实际,率先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全免费教育并给予生活补助。从2007年秋开始,给每个残疾学生每年750元生活费补助,给特殊教育学校每人每年安排1000元的公用经费。学校为每个残疾儿童开设营养餐,供给每个学生每天一瓶牛奶一个鸡蛋,有效解决了残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凌云县认真抓好残疾人各项政策性补助的落实,争取“体育彩票助学”等项目,不断增强特殊教育发展的后劲。结合每年“助残日”,开展“爱心见真情”、“春暖满人间”等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残疾孩子们的身边,把关心特殊教育化为具体的工作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捐赠特殊教育成为风尚。热心公益的社会单位、学校、个人积极为残疾儿童捐款,送去了学习用具、图书、食品、衣服等。
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了“保姆式”的管理机制,努力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其身心特点和未来生存需要的优质教育。学校除开设有语文、数学课外,还开设了电脑、美工、音乐、体育、律动、刺绣、按摩等课程,组建文艺队、篮球队,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培养残疾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有30多人通过康复教育得到提高后转入普通小学就读。该校学生参加百色市残疾人运动会、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美工比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选送参加自治区第七届残疾人文艺节目汇演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目前,凌云县规划扩建县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已立项,将扩大校园面积,扩建校舍,购置配套教学仪器设备,今年年底即可实施。项目建成后,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将成为一所标准的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满足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需求,同享优质教育,织就残疾孩子的美好明天。
“搞好教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品牌,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开创凌云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县分管教育副县长岑景蔚如是说。
早春好赋腾飞曲,盛世当歌奋进诗。迎着时代奋进的曙光,凌云正迈着铿锵步伐,向着校园建设标准化、教学现代化、教师队伍优质化、教育管理科学化的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