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一世倾情《羊城晚报》 九旬张伯那份执着很罕见,那份快乐很醉

一世倾情《羊城晚报》 九旬张伯那份执着很罕见,那份快乐很醉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4.2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羊城晚报

【出版日期】2011.04.27

【版次】第A19版:广州城事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读报、剪报,十年如一日。虽身处闹市,张伯总在阅读中追寻着宁静

社区红人馆

一本、两本、三本……喜欢一样东西,能坚持多久?90岁的老人张伯,捧出厚厚的15叠剪报铿锵地回答,爱了一辈子《羊城晚报》。这些剪报不仅凝聚了张伯十几年的心血,更多的,是对一样爱好持续而执着的热爱。

初夏的一个午后,90岁的张伯手不颤、眼不花地埋头伏案,抄写他心爱的书籍,四大名著外加毛泽东选集。见到记者来,张伯捧出珍藏的宝贝,自豪地展示给我们看。“我在银行退休没有什么家产,这些抄书和剪报就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代吧!”

十五叠剪报一份执着

张伯原名张荣标,90岁的他儿孙满堂,退休后生活无忧,除了每天爬白云山雷打不动以外,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阅读《羊城晚报》,把精彩的文章剪贴装订成册,把社会的千奇百态酸甜苦辣收录自己的脑海中。

“《羊城晚报》我从上世纪八几年就开始看,退休后,突然有一天觉得,如果那么多好的文章都集合在一起,那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财富!”于是,张伯开始零星地剪报,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爱好上,那是2000年。

张伯最喜欢晚会、花地版的文章,对人文性故事性强的尤其喜欢。15本剪报里的文章没有火药味浓的新闻事件,没有过于严肃的时政报道,而是充满温情、文采斐然的文字。可以说,一本剪报即是一本文学作品选集。

最早的一本是1997-1998年的剪报,而后是一年一本,有的重要年份更是一年几本。记者翻看其中一本2000年的剪报,打头阵的是新年狂欢的大图照片,有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新年贺词,还有跟“千禧”年有关的文章。“内文”可谓百花齐放,大至古今中外历史回顾,小至生活保健,都被张伯收录册中。

装订成册每每费思量

粘贴和装订最费工夫。张伯说,他为了“化繁为简”,每天把登载有好文章的那一页报纸保存好,一个星期找一天专门剪报贴报。贴报也有讲究,如何拼贴得好看,必须考量一番。

“你看,这一页五篇文章刚刚好,贴在一起不留一点缝隙。”张伯展示他的作品,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得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幕,一位耄耋老人,手执剪刀、糨糊,十年如一日,剪下动人的情景,拼贴活着的意义……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一项爱好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张伯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后辈,喜欢一样东西,不可以“无所谓”,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需要坚持。

长寿秘诀爬山小心饮食

令人惊讶的是,90岁的张伯视力非常好,看报纸写字都不用戴眼镜。在张伯的女儿看来,这跟父亲注意养生,心情好有关系。她说,父亲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去爬白云山,自己去自己回,不用家人接送,这一点令家里人很佩服。“更是因为,父亲心境好,心地非常善良,那么大的年纪了经常帮助别人,哪个同事生病了主动去看望,腿脚不方便的,父亲主动跑腿,替他们回单位报销医药费。”

张伯自己则说,他在饮食上是非常注意的,寒凉的食物,像芥菜他不吃,多吃鱼。同时,他很注意用眼,写字写久了,出来活动一下。“总而言之,休息好,心情好,精神也就好。”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