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吴彤的民乐“轮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07
【版次】第36版(艺文Salon)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楚天金报讯本报记者赵雯
出身民乐世家,5岁学习民乐笙。大学时,却“叛逆”组建摇滚乐队“轮回”,红遍全国。而“疯狂”后,又因缘际会走进“丝绸之路”,作为“笙艺术非遗传人”,与马友友一起,在世界各地巡演。从民乐出发,又回到民乐,这就是吴彤的民乐“轮回”。11月7日,他将再次和马友友带来“琴笙合鸣”的音乐会。
在音乐圈,“世家”可比“科班”要牛得多。吴彤就出生在民乐世家——太爷爷是正黄旗,却迷恋吹奏乐器,要把它当做主业,这在正统旗人家族简直是大逆不道的。太爷爷被驱逐出家庭,竟成了北京城首屈一指的乐器生产商,也培养了很多民族管乐大师。此前,“吴氏笙管技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这样的背景,吴彤从6岁就开始学习各种民乐中的吹奏乐器。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是遗传了祖辈的“叛逆基因”,吴彤也开始“大逆不道”。吴彤说:“一共就20多首独奏曲,很快就觉得无聊了。”于是他玩起了摇滚,组建了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轮回乐队”。虽然家里人开始十分反对,但是吴彤却坚信自己的理念:“我做摇滚音乐的时候将很多民族音乐都创作改编在‘轮回’的作品里。”但是,在经历了10年摇滚乐队生活之后,吴彤又找不到方向了。吴彤在此时与许多摇滚早期人物一样,陷入低迷的瓶颈期。
1999年,吴彤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讲中国传统管乐器,遇到了马友友正在物色“丝绸之路”音乐会的乐手。真正的改变降临在吴彤身上——他加入了“丝绸之路”小组。马友友开创的“丝绸之路”音乐会是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音乐串联起来。这样的理念让吴彤十分感兴趣,吴彤带着他擅长的笙,重新作为民乐演奏家,一头扎进去就是14年。这期间的吴彤虽然鲜有露面,但是却收获颇丰——他与马友友合作的跨界专辑获得格莱美奖,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音乐人。他为王家卫的终极版《东邪西毒》和《一代宗师》创作配乐,还组建了一支古韵的“中国喜鹊”乐队。
“世家”、“轮回”、“马友友”,这些造就吴彤音乐生涯的符号,在他眼里缺一不可:“民乐世家时期更多的是父亲言传身教,对我来讲是受用终身的;“轮回”是大家一起对音乐的挑战和憧憬;马友友让我感受到,无论是古典、民族还是摇滚流行音乐,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方式,舞台上的人的表达,需要舞台下那颗沉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