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吴森:守望梦想的剧作家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4.27
【版次】第A13版:文化潮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雷州剧作家陈吴森在电脑写作。
本报记者 邓亚明
陈吴森是一位文学创作的“快枪手”,他的写作速度之快在雷州乃至湛江,没有人比得上他。然而,陈吴森却说自己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不管梦圆还是梦碎,始终都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一直在坚守着……”
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生长文学,生长诗人和小说家,同时也生长剧作家。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湛江土生土长的剧作家卢凌日创作的一部大型雷剧《抓阄村长》,不但在北京打起了“响雷”,还捧回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
然而,此后的这么些年以来,湛江的戏剧创作好像都没多大起色,再没有出过在省内外叫得响的剧作。
戏剧创作比其他文学创作所费的功夫精力更多,而且还不容易发表,搬上荧屏银幕和舞台演出就更难。但雷州半岛这块红土地并不乏剧作家,他们一直都在默默地笔耕着,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戏剧作品能“再起惊雷”。
雷州市的陈吴森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很小时候起,陈吴森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其中最大的梦想是“当个写书给人看的作家”,而不是个体医生。
为了实现当作家的梦想,这么多年来,从事个体医生的陈吴森一边在给人看病,一边在勤奋笔耕,又是散文,又是小说,又是报告文学,又是戏剧。要说他自己最满意的,还是影视剧本。他先后创作出版的剧本有20集的电视连续剧《商海情仇》,20集的电视连续剧《通背神拳》,12万字的电影文学剧本《白鹭湾》,8场现代雷剧《月亮湾》,目前又正在进行30集电视连续剧《陈瑸大吏》的创作。
在湛江,陈吴森可算是一位很有成就和知名度颇高的剧作家了,然而,他的运气总是那么不好,有几个剧本都被国内很有名气的导演看中了,也几次都准备开拍了,可最终还是没有拍成,“都流产了”。
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年轻时的陈吴森就激情澎湃的改编了一部电影剧本《猎狼》,之后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投寄给赫赫有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广西电影制片厂,想不到最后却是“水中捞月一场空”,“连个回音都没有”。
但这并没有挫败血气方刚的陈吴森的创作欲望,为了心中那个梦想,他是“屡败屡战”。
到了九十年代,陈吴森根据自己身在商海的经历,创作了10集电视连续剧《在深圳的屋檐下》初稿,他的一个商人朋友决定出资100万元投拍,还邀请了当时正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的编辑祈海先生和珠江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到海南商量拍摄事宜,但最终考虑集数太少,成本回收没有保障而作罢。
二十世纪末,湛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走私案,著名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导演潘引来约湛江的剧作家创作这个题材的电视剧,剧本由陈吴森执笔,剧名为《惊雷》,长度20集。当剧本已写到16集的时候,当导演和投资商南来湛江商讨拍摄事宜的时候,广东省委组织部组织的拍摄队伍却抢先一步开进湛江,拍摄同一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雷霆出击》,《惊雷》的拍摄计划“只好作罢”。
还好,那个湛江人的女婿名导演潘引来不死心,他又怂恿陈吴森将原先那个剧情勾人、故事耐看的《在深圳的屋檐下》扩写成长篇电视连续剧,陈吴森不敢怠慢,“一古脑儿埋头写”,很快,20集的电视连续剧《商海情仇》便“大功告成”,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当山西太原市一家影视机构出价7万元欲购买该剧的拍摄权时,却又“弄不清什么原因”,这笔“生意”至今还没有做成,《商海情仇》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买家,一直“束之高阁”……
“一个剧作家最大的痛苦就是写出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剧本,而不能搬上舞台和拍成影视,让更多的观众欣赏,他的努力就是白费精力。”
经过这么几次的“打击”,陈吴森已经习惯了,觉得无所谓了。剧本不搬上舞台,不拍成电影电视,他照样写!“写出来了就感到轻松和痛快,不写出来那才叫难受。”
命运不会永远捉弄人。当时光的脚步迈入一个新的世纪,运气终于垂青上这个“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业余剧作家。
新的世纪里,他不但相继写出了两部长篇报告文学《暖风》、《见证》,在出版社出版后,获得了湛江市文学艺术精品一等奖。还创作了一出8场现代雷剧《月亮湾》,参加雷州市雷剧节,终于上了舞台演出,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该剧一举荣获雷剧节剧本创作一等奖、导演一等奖、演出一等奖、音乐创作一等奖四个奖项。
这惊动了湛江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副市长约他谈话,要他在雷剧《月亮湾》的基础上结合湛江的新农村建设,创作一部电影剧本,目标直指中央电视台,以扩大湛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陈吴森爽快接受了任务,以一种几近疯狂的状态投入写作,一稿、二稿……一直写到第四稿,并在著名作家洪三泰、著名导演潘引来和珠江电影制片厂一位专业编剧的审阅和提议下,再几易其稿,终于有了这部电影文学剧本《白鹭湾》。该剧本已送到中央电视台,目前还在“待审”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激情喷薄的陈吴森没有闲住,他又应邀为山西省洪洞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背拳”创作了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通背神拳》,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最近又在加紧创作从家乡雷州走出的“清代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的30集电视连续剧……
文友们都说,陈吴森是一位文学创作的“快枪手”,他的写作速度之快在雷州乃至湛江,没有人比得上他。然而,陈吴森却说自己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不管梦圆还是梦碎,始终都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一直都在坚守着。
他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写作,键盘敲得啪啪响,一边构思一边打字,想到那写到那,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一部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除开采访时间,真正写作才十多天时间;一部二十集的影视剧本,写起来也用不到一个月。他总是精力旺盛,思路异常清晰。而所有的作品都是在晚上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因为白天他要坐诊,要给一拨又一拨的人看病。
他的主要职业是个体医生,在雷城一条老街上开了一个家庭诊所,他善看奇难杂症,他自己发明并煮熬的“陈吴森凉茶”广受欢迎,还包装成一小袋一小袋的,在雷城的几条街道都有他的凉茶铺。不但街坊邻里信赖他,很远地方的人也找上门来请他看病,他的诊所每天前来看病的人都是络绎不绝。上午坐到下午,他在诊所里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
要是别人,这样一天下来已累得够呛,晚上都想早点休息了,而喜欢写作的他,却是“白天从晚上开始”,吃完晚饭就在电脑前坐下来,灵感火山一样喷发,激情熊熊燃烧,往往通宵达旦地写作。看看曙光曦微,天已初亮,他便将一夜敲下的文字存盘,然后关了电脑,到附近的南湖广场晨运或打羽毛球去。
难怪有人说他写作进入状态时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上瘾了”。
虽然几个文学剧本的投拍都与他失之交臂,他却不怨天尤人,也不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既然没法让观众欣赏,那就让读者欣赏”,近年来,他先后将他自己创作的电影电视剧本全部在出版社出版,送给文人朋友,也送给国内那些著名的电影电视的导演。
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影视剧本终会出现在荧屏银幕上。
他一直在守望着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