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阿莎湖畔一座靓丽的新城——剑河县“整脏治乱”上档升位观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07
【版次】第02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图为行政中心绿化带
图为干净整洁的小区
嗅着秋雨后的清新,走进剑河县城,徜徉在沅江河的主要干道上,阵阵微风轻拂脸颊,两旁摆得整整齐齐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垃圾箱,干净整洁的街道,令路人的心情分外舒畅。在群山秀水下,一个新兴、繁荣的小县城呈现着绿意,突显出她的“美貌”。
新 气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一个城市何尝不是如此。“剑河新城从2008年搬迁至革东后,如何让城镇环境变得更舒适、焕发出新城应有的气息,使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求得市民的满意”成为剑河县委、县政府以及广大居民生活中面临的一件大事。
可如今,在提到剑河城市的变化时,剑河人会十分自豪地说:剑河的道路变宽了、街道变“靓”了、“牛皮癣”不见了、市容市貌改善了……城市能有今天的变化,自然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更可喜的是,这个在2010年还被上级黄牌警告的县城,在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考核中,不仅早已摘掉了黄牌,而且还从去年全省排名第28位一跃升到了第3位,实现了25级大跨越。剑河的跨越,密招在哪里?
自“整脏治乱”工作开展以来,剑河县各级领导思想高度统一、形成共识,充分利用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全县领导干部会议等机会,大力宣传、强调“整脏治乱”工作。特别是2010年以来,剑河县把“整脏治乱”工作作为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进行督查督办,纳入县班子领导下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等量化范围,县领导亲自靠前指挥,实行分片包干,分别带队深入农贸市场、街道小区、城郊结合部等区域视察调研,对顽固性区域和卫生盲区进行限期督办整改,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作为一个市民和一个参与者,有责任有义务用实际行动来给我们的家园增光添彩,让剑河的路更通、水更清、城更靓!”剑河县政协副主席张春燕有感而发。其实,这也是剑河许多领导和居民的切身感受。
新 颜
宽阔笔直的柏油路、随风摇曳的风景树、整齐划一的商铺门店——剑河县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2010年以来,剑河用了两年时间,先后投入3100余万元对县城主次干道、公共用地、河流两岸进行了绿化,共移植香樟、雪松、银杏等30公分以上大树1500余株,其他绿化树47600余株,建成了县城沅江河绿化带、假山等绿化景观;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大众休闲广场二座、全开放式国际标准体育场一座;投入1800万元完善城区路灯建设,扫除路灯盲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打击、监督违法犯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实现垃圾、污水零污染排放;投入500余万元建成公厕8座,均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投入11000万元完成城区屋顶亮化、进城公路亮化绿化、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沅江河四级蓄水景观坝工程、清水江防洪堤景观工程、沅江防洪堤建设工程和沅江河堤景观绿化工程;投入1206万元实施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和青石板铺装工程;投入65万元完善城区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标线施划;投入35万元安装城区道路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监控系统;投入14万元添置县城生态垃圾桶,并将原青石垃圾箱分发给各乡镇安装使用。
目前,全县城镇绿化率达40%以上,油路交通覆盖率达100%,亮化率达100%。
“剑河城镇的一体化建设,就是要让剑河人民提前进入生态人居环境,提前享受几十年后的环境绿化生活。有了这样的环境,剑河才会更吸引人,生活也更和谐。”,县委常委、副县长龙运俊向记者道出了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打造剑河县城的初衷。
新 貌
在剑河城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你都会看见一群环卫工人在街头忙碌着。他们或清扫街道、或清除杂草、或清理墙上的“牛皮癣”,成为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自剑河县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来,该县增加了环卫人员和基础设施,目前共有城市管理人员279人,各单位自聘保洁员120人,在县城配备垃圾收集设施635个,其中垃圾中转站8座、生态垃圾桶240个、塑料垃圾桶和流动采集车387个(辆)。结合县城扩容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度,抓好城西停车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夜市市场、汽修建材市场、革东集镇赶集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制订出台《剑河县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门前四包管理办法》、《剑河县县城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剑河县县城环境、噪声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县城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县城客运车辆、占道修车等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张“全覆盖、无缝隙”的城市管理网络。
坑坑洼洼的路面填平了;背街小巷的垃圾得到及时清运;街上不规范的广告牌被割掉了;主干大道上,商铺招牌焕然一新,人行道上划出了停车位,摩托车、自行车摆放整齐划一;市场外占道经营的“顽症”得到根治;城区大街小巷的“牛皮癣”销声匿迹,污秽的墙面粉刷一新……时隔半年来到剑河的记者,发现县城面貌确实大大变样了。
新 风
人人参与,创建文明县城才能走向文明。在“整脏治乱”工作中,剑河县在公路沿线重要路段、城区明显位置以及人密集地带设立了永久性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今日剑河》报和县政府门户网站开办“整脏治乱在行动”、“文明县城,美丽剑河”和“创文明县城,做文明市民”等栏目,适时播放、刊登“整脏治乱”和文明创建内容;编印《创建文明县城倡议书》、《创建宣传教育手册》、《公民文明公约》等资料2万余份,利用赶场天、大型活动的机会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并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利用广场LED显示屏和各单位的LED显示屏、墙报、墙刊等,滚动播放或张贴、刊载“整脏治乱”的主要内容;抓好“整脏治乱”五进活动,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小嘴管大嘴”等文明活动,组织志愿者义务清扫街道、小区、院落,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基本实现了从开展“整脏治乱”之初的“要我做”到现阶段的“我要做”转变。
如今,在剑河县的十字街头,行人匆匆,车流如织,井然有序;公园凉亭,市民们坐在红花碧草旁,悠闲地谈笑着。动静相宜中,剑河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华灯初上,在剑河仰阿莎广场上,不少市民齐聚在这里开始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喧嚣繁华尽显,别有一番感觉。
(图片均由剑河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