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科技示范地生“金”-转业军人吴会强带领乡亲创办蔬菜基地收入

科技示范地生“金”-转业军人吴会强带领乡亲创办蔬菜基地收入

作者: 出版日期:2007.09.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宝鸡日报

【出版日期】2007.09.0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讯一座座大棚紧相连,一片片银色望无边,苦瓜茄子没卖完,新茬鲜菜又下田——这是记者日前在陈仓区转业军人吴会强创办的森泰蔬菜科技示范园看到的一幕。据悉,四年来,示范园已实现经济总收入 100多万元。 吴会强家住陈仓区周原镇第二村, 1991年进入部队这所“大学校”接受锻炼,成为上尉军官。 2003年 3月,他从部队转业安置在区政府部门工作。当他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仍然依靠种粮食为生时,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点燃了他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激情,决心利用在部队学到的一技之长,在渭北旱塬以创建蔬菜大棚为龙头,通过种菜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于是,当年 8月,吴会强在亲戚朋友的阻挠声中,放弃了组织安置的舒适工作,创办了“森泰蔬菜科技示范园”。乡亲们听说本村“兵娃娃”要建蔬菜大棚,主动让出责任地,让吴会强作为建大棚的试验田。吴会强带领 40多名乡亲泥里滚、土里爬,历经三个多月,建起了 16座温室大棚,并靠“娃娃腿,婆婆嘴”给 44名青年农民传授蔬菜作务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会强给自己的大棚菜种植作了个统筹安排,茄子拔秧的时候开始育黄瓜,黄瓜快卖完时再育葫芦苗,葫芦完了种苦瓜,然后再种茄子,一年四季有 9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进入市场,每样蔬菜的成熟期都是市场的旺销期,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吴会强创办的示范园获得了“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蔬菜注册了“亲民”牌商标,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吴会强的蔬菜科技示范园里, 30座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 100多亩土地上。吴会强说:每天从我这 30个大棚里运出去的菜,少说也有 1500公斤,春节旺销的时候,每天售出去 2500公斤。 吴会强现在是当地大棚蔬菜种植领域的“领军人才”。在他的带动和扶持帮助下,已培养务菜能手 200多人。目前,已经带动凤翔县、陈仓区周边群众投资 400多万元,建成山东寿光型日光温室 100余座,占地面积 800余亩。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蔬菜大棚基地正在周原大地悄然兴起。 本报记者 庞文渊 实习生 高山 ( 36)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