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习吴会”或摸底政治对话可行性

“习吴会”或摸底政治对话可行性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6.1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晨报

【出版日期】2013.06.15

【版次】第6版(两岸三地)

【入库时间】20130630

【全文】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6月12日中午率团抵达北京后表示,这次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会面非常重要。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2日至14日访问大陆,将就国共两党交往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12日中午抵达北京后,吴伯雄在下榻饭店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这次是他第六次率国民党访问团来北京,但在大陆更换新任领导人后,这是他第一次率团来访,“时机上非常重要”。

中国国民党12日下午发布新闻稿指出,吴伯雄12日上午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预计13日会见习近平。

国民党中央定调这是党对党的正式高层对话,甚至有台湾媒体大胆预测,吴伯雄北京行或为政治议题谈判做准备。

政治对话能否破题?

台湾岛内媒体分析,“习吴 会” 将采取何种表述来进一步巩固国共两党的政治互信,是推进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指标。2005年4月“胡连会”曾达成国共两党60年来的正式和解。

岛内“中央日报网络报”7日刊发文章说,日前马英九郑重强调,“不推动台湾独立、不推动一中一台、不推动两个中国”。他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委托吴伯雄会见习近平时,这“三不”将会是两党除了重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之外,增强政治互信的又一明确宣示。

对于“习吴会”是否触及两岸政治对话,相关人士不愿多谈。岛内有专家坦言,国共透过高层对话,就是要厘清双方的立场与底线,先为两岸政策定调,相关技术问题再交由“国共论坛”讨论。

台湾《中国时报》分析称,从马英九近期谈话看出,台当局不急于进入两岸政治对话,希望借由采取堆积木策略,逐一架构两岸关系。而大陆近期则不断抛出两岸政治对话的风向球。

继续坚守“先经后政”?

也有观察家认为,这次吴伯雄率领的访问团若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某种程度上就代表马当局开始替两岸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倘若只是党内大佬参访团,则不难看出坚守“先经后政”底线的痕迹。

有的评论观点似乎更为务实,认为现在囿于台湾蓝绿恶斗的政治生态,吴伯雄的访问团可能会商讨到两岸长期和平架构的问题,但不会有突破性的东西。总之,吴伯雄无法在此行中敲定两岸就此展开政治军事对话,但可展示已开始启动这方面的工作。

对马英九来说,这一步走得实在太慢,显得举步维艰。有国民党负责两岸事务的人士提到,党内面对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已经感受到“深入思考与认真规划”的主客观环境的压力。台湾《联合报》分析称,后ECFA时代两岸关系无可避免地从“浅水区”朝着“深水区”方向发展。马英九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站在“岸边”或“浅水区”的方式,处理“深水区”的议题,已行不通。

分广义狭义两步走?

有细心人士注意到,这次“习吴会”没有按照惯例放到今年8月底才举行的年度“国共论坛”期间,而是专门为双方会晤而设。当中可能有一定的特殊含意,或许包括讨论如何对待所谓的“广义政治对话”。

马英九近日有言,有关两岸政治协商早就已经展开,目前海基会、海协会所商讨的两岸互设办事机构议题,就是政治协商的开端。若从“广义政治对话”来考量,这种表态或许意味着当局的两岸政策正在“悄悄调整”。但能否促使其成为既成事实,就看国共双方能否及时、精准地把握住机会,并设法避免、消解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干扰,因势利导地将马英九所形容的“广义政治对话”,引导并延扩为实质性的“狭义政治对话”。

(任民)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