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吴会””后,两岸需要“五定”
【作者】 长沙邓伐檀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4.04
【版次】第A06版:言 论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最近在北京会晤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时,强调“一国两区”的概念,同时表示,“两岸非国与国关系”,并再次强调国民党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同属一中”。
有了这样一个“两岸同属一国”、“两岸一中”的政治基础,两岸就能而且应继续落实以下“五定”:
更加坚定。就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下,双方的立场都应该更加旗帜鲜明。就大陆来说,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始终没有丝毫模糊和动摇;就台湾来说,国民党首次明确宣示两岸“同属一国”,肯定“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在立场上也更加清晰坚定。
保持镇定。“胡吴会”的又一功效是,立即把民进党打出原形,使人们更认清其内部一些“台独”者的真面目。面对国共达成两岸“同是一中”共识,特别“一国两区”概念,等岛内“独派”势力气急败坏,不仅极尽扭曲抹黑之能事,更扬言要发动10万民众上街抗议。由于李登辉当权以来给民众洗脑,目前岛内不少民众确实对两岸关系有误解,以民进党、“台联”等“台独”势力目前的能量,要发动大规模抗议是办得到的。不过,这改变不了什么,而只会进一步暴露某些政客为牟取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两岸和平发展大局的真实嘴脸,只会进一步把民进党逼入绝路。所以,两岸双方大可对此成竹在胸,镇定应对。
适当肯定。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增进政治互信的基础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应该彼此进一步累积善意,而适当的肯定对方是累积善意的重要表现。台湾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肯定,大陆在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国力振兴中华等多方面的成绩;大陆方面也应实事求是地肯定,台湾比较好地保存并发展了中华文化,在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也确有可取之处。双方相互适当肯定,不仅是善意的表达,还有利于两岸同胞进一步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拉近两岸民众心理距离。
有所淡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经致政的复杂过程,因此,尽管双方当前都在努力增互信、累善意,但未来还会遇到不少歧见。对此,双方都要居高看远,保持一些淡定的心态,适度宽容地看待对方。例如,对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污染等问题,台当局应客观公允地看待,切忌上纲上线,毕竟大陆的改革发展难以一步到位。同样,对于岛内政治势力、政治人物在发展两岸关系方面的某些担忧、疑虑,大陆方面也应该多些耐心,更细致地做工作。双方应求同存异,共同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始终认定。两岸双方都认定“同属一中”,两岸人民都是中华儿女,都有振兴中华的共同责任。因此,对内,两岸都应始终发扬同胞情谊、民族大义,互帮互助,共同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对外,都应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不仅要共同反对“台独”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也应始终兄弟同心。特别是台湾方面,应该正确看待美日意图。台当局固然认为自己有借助美日力量的需要,但更应看清,美日觊觎台湾的真实战略目的是遏制中国。因此,国民党和台湾当局都不应该挟洋自重,令亲痛仇快。
双方若能都落实以上“五定”,两岸关系势必能继续顺畅发展,给两岸同胞吃下“定心丸”。
(作者系大陆时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