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吴会林:研究性教学的带头人

吴会林:研究性教学的带头人

作者:卢拥军梁晓 出版日期:2007.03.30 点击数:0

【作者】 卢拥军梁晓

【报纸名称】:平顶山日报

【出版日期】2007.03.3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在我市第七届市级拔尖人才名单中,市实验高中吴会林老师的名字就在其中,从1992年起,该校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刘建刚、栗可、彭磊等均出自他所带的班,考上北京大学的耿向楠也是他教的学生,这是他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硕果,这是他应得的荣誉。昨日,记者来到该校专程采访了他。 $$在市实验高中高三年级的生化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吴会林老师。吴老师40岁左右,个头不高,很精神;说话声音不大,但很有磁性;给人的感觉是和蔼、耐心,很有亲和力。他是该校高三年级的化学老师、教研组组长。 $$事必躬亲做研究型教师 $$吴会林老师从教20多年来,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研究化学教学,研究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生、化学与素质教育、化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学生心理、教学规律,还研究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等,研究所有碰到的和没碰到的问题。一路研来,他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完成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他也早已由初生牛犊型教师成长为一名颇有名气的学者型教师。 $$他所主持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获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平煤集团科技进步奖…… $$近几年,他主编了《化学生活社会》一书,参编了多本著作,其中《化学生活社会》获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还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制作了一百多个优质课件。 $$近6年来,他每年都有科研项目参加各级、各项评比,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学校聘他为全校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市教育局集体教研活动请他做主题发言。由于吴会林老师重视业务学习,重视知识的积累与信息的收集,使得他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多次在原平煤教委、市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中,作示范课、高考命题分析、高考复习指导,并应邀在市教育电视台为高三学生作高考考前应试指导。他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精炼、风趣、幽默的语言,典型的例证,生动的现实,有很强的说服力,发人深思。他所教的班级,无论是会考成绩还是高考成绩,总位于年级的前列,他成了省级“优质课教师”。 $$研究性学习的带头人 $$教风是无形的财富,教风感染着学风。研究型教师自会教育出一届又一届研究型学生。吴会林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始终走在研究性学习的前沿,他们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研究的领域及研究成果也令人刮目相看。 $$他积极组织历届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实施和结题工作,每班有项目,每生有课题,个个有社会活动实践。他和该年级组老师们分头担任指导,到实地考察,到图书馆查资料。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又一个新鲜实用的研究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对十六七岁的娃娃们肃然起敬。诸如《我们只有一条湛河》《矸石山治理方案》《陈庄沟美化方案》《鹰城地名考辨》……许多都是工程师们和专家们苦心经营的课题。 $$2004年,由他辅导的学生张莎莎被多所重点大学争着录取;仅2006年他的学生就有6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平顶山市获一等奖,有两项在省里获奖。在近几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获奖项目的数量和级别都居全市各校前列。市教育局和科技局等权威机构在组织2006年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冠名为“实验高中杯”,这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发与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用爱打动学生 $$吴会林老师对学生诚挚的爱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学生对他说:“学习上你是我们的老师,思想上你是我们的朋友。”家长常说:“孩子有心事更愿意对吴老师讲。”他总是很谦虚地说:“我还学得很不够,许多问题还要研究。” $$他对学生说:“你可以不上大学,但你一定要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他在平时的工作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项流动红旗常驻他所教的班,他的班多次获得各级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称号。 $$他,努力用朴实无华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爱的力量打动学生。对学生尽心、尽力,对工作不遗余力。只要是工作需要,学生需要,再苦再累,他从不言疲倦、不计个人得失。在吴会林的词典里没有差生的概念。他说过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自己的特性,都应得到尊重。他从不把学生分成好学生与差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97届有两个同学曾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吴老师接这个班以后,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督促他们完成学习计划,学生们从他这里感到了平等与尊重,有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毕业时,他们对吴老师说:“谢谢您!您使我们高三的日子没有虚度,您使我们学会了尊重自己。” $$他没时间和精力照顾亲人。对年事已高且远在老家的父母难得回家探望一次。他父亲曾因摔了一跤而偏瘫在床,直到两个多月后他才抽空回老家一趟,在家只住了一晚便匆匆返回学校,他放心不下他的学生。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下雪路滑,他在往教学楼去的路上摔倒了,当时,头部先着地,眉头上磕了一个两厘米长的口子,血流满面,人也几乎昏过去,他在同事的帮助下到医院处理了一下伤口,就立即回到学校,坚持上课。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诺言,用心血、汗水、真诚及火一样的热情,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1995年,他获得“平顶山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4年,他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6年,他获得“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记者点评: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老师,但他能够把枯燥的化学课程引申到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让学生在化学中学到了化学的魅力,感受到了化学的实际用途。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敬业爱岗,和蔼可亲;他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教学中的知识,更多的是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