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一个支部跨黔桂 两地边界好风景

一个支部跨黔桂 两地边界好风景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1.27 点击数:0

【副篇名】—— 黔桂登晒联合党支部创建和谐平安边界纪实○本报记者 吴会武 舒增付 通讯员 陆书明 陈启平 钟家武

【报纸名称】:黔东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3.11.27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40110

【全文】

凝聚正能量

同步奔小康

登晒,一个美丽的村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干净整洁的村寨环境,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入到村寨的每一户人家。登晒,一个和谐的村寨。在跨越两省(区)的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用真情和勤劳构建出两省(区)边界侗族地区的“世外桃源”。作为一个典型的接边民族村寨,登晒是贵州黎平县龙额镇和广西三江县富禄乡两省(区)群众共居的侗族苗族村寨,全村179户,其中153户属于贵州省,26户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1年1月17日,春寒料峭,震耳欲聋的铁炮声和欢快的芦笙在登晒响起,方圆几十里的上百名群众,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这个平时寂静的小山村,正见证着黎平县第一个跨省联合党支部的正式挂牌成立。联合党支部中,共有15名党员,其中贵州籍12人,广西籍3人。

2013年11月12日,经贵州黎平县委组织部、广西三江县委组织部的协商批准,一村跨两省(区)的登晒村联合党支部“中国共产党黔桂登晒联合支部委员会”公章正式启用。

联合党支部建立以来,积极开展“联合、联用、联议、联创、联谊、联建”工作法,着力创建“亲情边界,平安边界”,成功实现了“1+1>2”的增倍效益。

亲情无界:真心缔结深情厚谊

贵州籍的五保老人杨老醒今年82岁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饱经的沧桑,也留下了幸福的痕迹。因为年老体衰,挑不动水,广西籍的伍玉华等3名党员带领全村党员轮流给他挑水。这一挑就是五年。杨老醒老人感动地说:“村里的党员们啊,就像我的亲生儿一样。”

2010年,登晒大旱,广西籍党员伍义华、卜友生每天给贵州籍的吴家华、杨老航两名老人挑水。贵州籍党员石海也经常给广西籍83岁的孤寡老人石婢三挑水,老人逢人便自豪地说:“我又多了一个贵州的儿子。”

灾情发生时,已到育苗时节,广西籍的26户群众41亩稻田滴水未进,根本无法播育秧苗。看着焦急的广西同胞,贵州籍党员杨才基主动把自己稻田里蓄有的水抽到广西群众的稻田里,确保他们的稻田育上了5亩秧苗。水抽来了,村支书带头牵着自己的黄牛,抢时间帮助广西籍的群众犁秧田,支部10多名党员也都扛着锄头来了。看到杨才基田里的水被一点点抽干,在场的广西同胞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登晒95%以上的房屋都是木房结构吊脚楼,为有效防治寨火,广西富禄乡特地为登晒村配备了一台消防抽水机,由广西籍党员伍义华担任消防安全员。10年里,伍义华坚守岗位,每晚按时巡逻,共为村民们扑灭寨火7次,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护寨神”。

横跨两省(区)的登晒村,侗、苗族同胞和谐相处,亲如一家。多年来班子稳、人心齐,民族团结协作,经济逐年增长,村民安居乐业,成为黔桂接边地区名副其实的“和谐村寨”与“两省(区)之家”。

共促和谐齐心筑就温馨家园

2013年10月21日深夜,广西籍村民杨某突然发现家中的两头成年黄牛被盗,刚上床入睡的支书石启贤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两名基干民兵,火速赶到盗牛者必经的路口。同时,全村村民集体出动追赶。在两省(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路口旁的山坡上追到了被盗的两头黄牛。五名小偷见势不妙,放弃黄牛,夺路而逃。黄牛失而复得,为杨某挽回2万元的经济损失。

不仅在治安上联手护平安,在村寨的其他事情上,联合党支部立足村情,充分用足政策,最大化地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他们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让两省(区)的学生一起享受“两免一补”;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分属贵州、广西的接边村寨群众生病能及时就医,合理报销有关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效整合人口计生资源,开展好计生“两户”结对帮扶;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建成“两委”办公楼。

在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黔桂鼓楼、黔桂戏台、黔桂学校、黔桂球场、黔桂步道、黔桂油路等“黔桂字号”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寨面貌焕然一新,两地村寨群众相处更加和谐。

在登晒村,还有一个故事同样十分感人。据登晒小学校长杨昌贤介绍,该校共有黔桂两省(区)的留守学生75人,分布在3个自然寨,距离登晒小学约1.5公里至2.5公里,都是崎岖的山路,学生们早晚走路到学校上课。为了确保学生们的往返安全,维护接边村寨的社会稳定,2000年以来,村党支部和该校贵州、广西的6位老师,每天放学后轮流护送学生们回家。10年来,登晒村党支部的16名党员和6名老师风雨无阻地护送学生,从不间断。

共谋发展携手绘织小康新梦

2013年初,黎平县推广种植优质油茶,登晒村积极争取到950亩的项目指标,而规划地涉及到黔桂两地群众的土地。为此,联合党支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由两地群众共同开发。在黔、桂两地交界地带联合种植了300余亩的优质油茶,收益按各农户种植的比例分成,得到两地群众的热烈拥护。

你种树,我浇肥。联合支部积极推进两省(区)产业合作,实行项目联建,产业共兴,走基地联建、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共推两省(区)接边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按照“优势互补、市场主导、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原则,把贵州省便民利民党务综合服务站与目前广西实施的“农事村办”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便民、惠民、利民的“绿色服务通道”。

联合党支部积极推进两省(区)交界村民产业合作,突破小农经济约束,实行项目联建,走基地规模发展模式,共促两地资源连片开发、产业联动发展,带领群众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在两地扶贫、民政和林业等部门相互协调和发动下,登晒群众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努力做好“观树”、“品茶”、“带销”等特色产业文章。目前,该村黔桂村民共发展油茶产业950亩,种植茶叶110多亩,茶叶长势良好,正呈现出黔桂同胞携手绘织全面小康梦的新美景。

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对联合支部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于2013年9月25日作出重要批示:“黎平县的做法,值得有关县市学习借鉴,特别是接边县市、乡镇,要与邻近省、市、州或县主动联系,建立机制,着力打造‘和谐’。”

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多次被两县及上级有关部门表彰。2012年被广西柳州市表彰为“柳州市民政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同年,该村被列为黔东南“州级基层组织示范村”;2013年7月,该村党支部被贵州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