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促发展 醉美肇兴再沸腾
【副篇名】—— 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侧记○本报记者 吴会武 姚宁 杨光乾 潘皇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0.08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在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隆重举行之际,记者9月28日走进黎平,走进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刚下黎(平)洛(香)高速,一条笔直的双向四车道主干道呈现在眼前,在主干道通往肇兴侗寨方向,右幅车道已经完全封闭,全长两公里左右的车道上停满了轿车;公路沿线,一排排游客和当地群众蜂拥前往,一派人气鼎沸的景象……
走进即将进行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表演场,宽阔的广场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放眼望去,一排崭新的鼓楼建筑俨然肇兴侗寨的缩影,再一次以其光彩夺目、气势恢宏的全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鼓楼门前搭起简单而又凸显厚重民族文化的舞台,舞台四周到处围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群众,就连旁边最近的梯田边和山坡上也挤满了游人。
“节俭办节”是本届艺术节的最大亮点,在举办开、闭幕式时,实现了人力、财力、物力上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舞台上的民族文化展示及各项活动,均为本土原生态民族歌舞节目,尽显原生态民族文化魅力,让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几十家媒体、100家旅行社、100名客商、100名民族文化专家、100名民族文化传承人及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和游客如痴如醉。
开、闭幕式结束后,上万宾客缓缓走进肇兴侗寨,徒步体验景区内独特的侗族风情。在用青石板铺就的肇兴街道上,由4个人抬着的一顶轿子,轿上“官人”正襟危坐,后面跟着多名“随从”,“随从”们有的赤膊露体,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脸抹锅烟灰,有的饰兵匪乞丐,还有的饰妖魔鬼怪。行进途中,常有“良民百姓”放鞭炮、吹芦笙、斟茶送水迎接,宾客们相继加入其中,其乐无穷……这样的体验“抬官人”活动,成为此次艺术节上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之一。
“有酒我醉嘞,因为侗乡的酒太美嘞……无酒我也醉嘞,因为侗乡的景太美嘞……”在肇兴侗寨古香古色的大街上,阵阵米酒飘香,弥漫了整个侗寨,绵长望不到尽头的千人长桌宴,一曲情深意长的《醉侗乡》,让所有汇聚肇兴的宾客,魂牵梦绕,醉倒侗乡。“汗啵呐,哦吼,油呐,哦吼”,在一阵阵欢乐互动中,夕阳西下,醉美肇兴的街头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天下第一侗寨变成了盛宴的天地、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9月28日晚上,在肇兴侗寨表演的《萨玛天岁》歌剧,将本届艺术节的原生态文化展示推向巅峰。该歌剧的60名表演者均是地地道道的肇兴农民,经过近60余天的艰苦排练,业余演员们将歌剧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全面了解侗族“萨”文化,进一步向在坐宾客揭开了“神秘肇兴”的面纱。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