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奏响时代发展强音 为建设美丽黔东南凝心聚力

奏响时代发展强音 为建设美丽黔东南凝心聚力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0.11 点击数:0

【副篇名】—— 写在全州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本报记者 吴会武 杨勇

【报纸名称】:黔东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3.10.11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站在秋天的阳光里眺望,“丰收”,总是最激动人心的字眼。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放眼苗乡侗寨,全州宣传思想战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开拓奋进,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实现黔东南后发赶超、增比进位、同步小康和建设“美丽黔东南”的目标,提供强大思想舆论支撑和精神文化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

以思想解放促改革发展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认真组织好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讨论推动工作大提升,通过解放思想抓改革、抓体制创新,把讨论成果转换成制度成果。”——州委书记李飞跃强调。

《尚书·周官》说:“不学墙面,莅事惟烦。”意思是:不学政事犹如面墙而立,一旦遇事就会烦乱,不能治理。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今年以来,我州广泛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组建州、县(市)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县(市)、乡(镇)、社区、机关、村寨、企业等开展宣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征文活动等形式,在全州范围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增强全州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据统计,全州共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达374场次,参加学习人员达36万余人次。

结合我州实际,安排部署“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我州各级干部中观念不新、精神不振、作风不实、机制不畅、工作不力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工作思路,以思想大解放和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促进全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州活动办收到各类调研文章230篇,简报63期(份),向省活动办推荐调研文章40篇。

组织编写《2013年黔东南州理论教育读本》,及时为全州干部提供丰富的政治精神食粮。

积极开展“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肇兴”、“破解融资难问题,助推黔东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13年“社科理论走基层”黔东南专题讲座宣传活动,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精心统筹策划

合力构建外宣新格局

今年2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里,人们欣喜地看到了由榕江县月亮山深处移民县城的孩子们快乐面孔。相隔不久,另外一条来自黔东南的新闻《两会新风:一份被反复修改的建议》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刊播。半个月內,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罕见地播放同一个民族自治州的两条新闻。

而就在这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证履职》栏目,还专访了我州全国人大代表、州长廖飞,并现场与丹寨县“留守儿童”家长连线直播,时长达34分钟。

缘何来自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新闻能频频亮相央视主流媒体?答案在于州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构建大宣传格局。

为构建“大宣传”格局,州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大宣传”格局的总体要求、思路和措施。

随之而来,《全州县(市)新闻外宣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州直部门新闻外宣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相继出台,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各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价指标体系和州直机关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2012年9月,经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官莹多次组织策划,由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兰田带队,黔东南日报社、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组成联合采访团深入从江,对该县人武部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和连续报道,引起中央、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

今年5月,中宣部专门下发《关于做好贵州省从江县人武部先进事迹报道的通知》,要求中央各主流媒体在同一时段对从江县人武部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宣传报道。

旋即,6月上中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军网等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集中深入从江县采访,一批有分量、有深度、典型鲜活地反映从江县人武部先进事迹的通讯见诸各媒体头版头条和黄金频道时段,浓墨重彩地向全国广大读者传递了我州军民团结、共促发展的好声音,从江县人武部的感人事迹传遍九州大地。这次集中报道,其平台之高、力度之大,开创了我州对外新闻宣传的先河。

通过精心策划组织,黄平县寨碧村、锦屏县华寨村、锦屏县河口乡派出所、乡村医生李春燕、消防战土华明、基层干部刘坤强等先进事迹,不断见诸中央、省级媒体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省级以上各类主流媒体共刊发宣传我州的新闻稿件92000余篇(幅、条),同比增长53%。

黔东南日报社在努力办好本报的同时,积极组织精兵强将向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写稿,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及其网站刊发多篇稿件,在《贵州日报》刊发一系列有影响的稿件。

今年1—8月,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稿件在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上片量,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二名。

各县(市)、各部门通讯员百花齐放、踊跃争先,积极向州、省乃至中央各类新闻媒体投稿,形成你追我赶、争比进位的良好外宣态势。

全州大宣传工作格局的构建与推进,极大地提升了“美丽黔东南”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正确导向

为全州发展凝心聚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给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展示美丽黔东南。黔东南新闻人,一直在行动。

全州宣传思想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攥紧笔杆和镜头,用敏锐的视角、新颖的手法、亢奋的力量,解析党政决策,传播时代声音,凝结民心,展示民才,启迪民智,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年初,州委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这是我州的首创,充分体现了州委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心。“工业强州”、“城镇建设”、“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扶贫开发”等等17个专题宣传报道小组的组建,既为抓实内宣工作拓展了渠道,同时也为外宣工作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州委、州政府发展主基调和主战略,州委宣传部组织黔东南日报社、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黔东南新闻网三家主流媒体,按照“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的思路,精心策划了“黔东南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走基层、看发展、话小康‘聚焦XXX’”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先后实施了“聚焦民生”、“聚焦工业”、“聚焦三农”、“聚焦文化·旅游”四个主题采访活动,涌现出了《生态移民:从此过上好生活》、《凯里蔬菜因何“贵”?》、《施秉喀斯特申遗之梦》等一大批展示各行业建设发展成就、聚焦百姓生活变化的优秀作品,从广度和深度上有力推进了我州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目前,第五阶段“聚焦城镇化建设”主题宣传报道正在有序进行中。

此外,黔东南日报社、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黔东南新闻网还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精心策划了州“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全省工业园区现场观摩会”、“安全生产百日行动”、“‘两违’专项清理工作”、“凯麻同城化”、“6个20工程”、“一会一节”、“首季开门红”等等专题宣传活动,加强对我州重大时政活动、重点工作、重大典型的深度报道,做到主题突出、形式鲜活、内容丰富,不断推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改进领导活动和时政活动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将更多的笔墨和镜头对准基层一线群众,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他们进厂矿、到田间、访社区,接“地气”、抓“活鱼”,展示基层实践,反映群众呼声。一股亲民之风、清新之风、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黔东南日报社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克服困难,开办了网站、手机报、微博等多媒体宣传平台,立体式地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呐喊。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在线)栏目日趋丰富,成功对全州“两会”、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两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等重大赛事进行图文直播,开创了黔东南州网络直播的先河;黔东南日报社网络部充分发挥自己我州唯一获准《手机报》新闻发布资质的优势,在办好每天上、下午两期《黔东南手机报》的同时,先后与从江、黎平、丹寨、岑巩、雷山、麻江等县联合开办《黔东南手机报·地方版》业务,既为各县加强网络宣传拓展了平台,又使得《黔东南手机报》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读者覆盖面迅速扩大。

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组织精兵强将,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强劲态势通过声影并举的手法及时向观众展示。该台去年创办的《百姓零距离》栏目,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服务百姓为宗旨,以鞭挞丑恶为己任,突出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架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通过该节目的报道,督促相关部门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州和凯里市的文明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台承办和拍摄的全州各类大型活动,如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多彩贵州大赛、系列电视专题片《美丽县城》、《决战贫困》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用手中的彩笔、肩上的镜头记录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精彩片断,熔铸了全社会强大的正能量,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的时代画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在贵州新闻奖评选中,黔东南日报社获一等奖1件,获二等奖1件,获三等奖1件;在第26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3件,获二等奖4件,获三等奖3件。

黔东南电视台在2012年度贵州新闻奖评奖活动中,获四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高举改革旗帜

文化发展繁荣现活力

黔东南,一座民族文化的金山银山。如何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一直在探索。

中央、省、州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推出,为黔东南指明了方向,我州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转制改企活力四射。

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胆创新,打造文艺精品闯市场,取得明显效果。由该公司参与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8月1日登陆国家大剧院首演,取得巨大成功。这是贵州省第一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大型剧目。按照计划,该剧今后还将在国内外巡演50场以上,并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在我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长期驻场演出。

2013年4月,黔东南日报社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黔东南日报》通过改版、扩版等措施,报纸质量不断提高,报纸发行量逐年增加(2013年日期发量近40000份),报纸的社会影响力、读者美誉度和市场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经营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黔东南电视台通过实施全台网设备更新,播出系统、媒资系统、制作系统和采编播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极大改善了该台节目采编质量和信号传输效果,提升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能力。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国庆节期间正式迎客的凯里苗侗风情园,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迎来了20万人次,该园建成苗侗民族特色建筑310栋,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等极具苗侗民族元素的建筑点缀其间,散发出黔东南独有的民族建筑魅力。280层台阶楼梯将苗侗人民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画面,用雕刻的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苗妹银饰公司、苗乡侗寨银饰公司、凯里苗乡刺绣银饰农民专业合作社、飞鸿苗侗文化影视中心等2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已入驻风情园。

打造一新的黎平肇兴侗寨,借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契机,广纳天下宾朋,仅国庆节首日,就吸引万余海内外游客与肇兴侗族同胞共度,催生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大舞台。

项目占地约800亩、预计总投资2.6亿元的凯里东方斗牛城,已经完成选址和项目初步规划,后续的土地报批、项目规划设计和修建性详规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雷山县西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项目和黎平县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等在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文艺精品工程建设。

大型舞蹈史诗《古韵镇远》完成改版升级,紧紧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历史文化”做足文章,充分挖掘内涵、拓展外延,打造和延伸镇远作为全国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品牌效应,强力助推镇远文化产业暨旅游业的发展。

推出国内首个大型室内立体全景苗侗风情舞台秀《银秀》,90分钟的表演结合现代流行元素,以“银”文化为主线,展现了贵州黔东南神秘多彩的原生态苗族和侗族文化。

……

文化产业走上了阳光大道,也正在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黔东南答卷”。

强信心、凝共识,下苦功、创实绩,奏响时代发展强音,为建设美丽黔东南凝心聚力。

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迎着朝霞、顺着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高歌猛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