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召开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观摩点评会议陶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5.16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结束为期两天的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观摩活动之后,5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观摩点评会议,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总结分析今年年初以来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查找问题,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加压驱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双轮”驱动作用,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市委书记陶明伦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余学友作观摩点评,市委副书记周树群主持会议。
初夏时节,豫东大地气温渐升,麦浪翻滚。你追我赶的产业集聚区内的建设热潮,日新月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无不显现出商丘正持续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
5月13日至14日,陶明伦、余学友带领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40多个工业项目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实地观摩。他们先后到宁陵县的雅宝家居产业园、好人缘家具项目、锦绣花园社区、李七庄东方港湾社区,民权县的制冷配件生产工业园、万宝电器工业园、南华社区、胡集乡新型农村社区,睢县的安踏集团鞋业加工项目、富士康实训工厂、北苑社区、蓼堤龙王店社区,永城市的佰力通矿山机电设备生产项目、永煤机修厂掘进机项目、芒山镇雨亭社区、荷花安置社区,夏邑县的祥龙织造公司、金联发旅游用品公司、太平乡中心社区、班庄社区,开发区的宗申集团力之星三轮车生产项目、亚太裂解环保设备生产项目、和合社区、和顺社区,睢阳区的鑫隆生物科技公司、君临实业、和谐居社区、冯桥镇新型农村社区,柘城县的万克钻石工具项目、金锐超硬材料项目、明珠学府社区、岗王乡祥云社区,虞城县的通达制造项目、世纪华联工量具项目、新城花园社区、北大和谐社区,梁园区的亿龙食品工业园、五得利面粉项目、幸福社区、锦绣家园社区等新上投资规模3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工地、生产车间和产业集聚区内及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问生产,看变化。
每到一处,观摩团成员都认真听、仔细看,学经验、找差距,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尤其是柘城县、永城市、夏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及新颖别致的楼房,民权县、柘城县、夏邑县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分别围绕制冷、超硬材料、纺纱等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发展的势头,给观摩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观摩活动结束时,观摩团成员分成三组,集中对两天来的观摩情况进行了实名制打分评比。
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观摩点评会议。
陶明伦在讲话中说, 通过两天的观摩,总体感到:一是成绩可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无论城乡面貌、产业集聚区建设,还是招商引资,各县(市、区)都令人眼前一亮,成绩可喜。二是经验有益。通过观摩点评活动,大家相互借鉴,找到了目标,发现了差距,找准了方向。三是精神可嘉。几年来,我市干部素质有了大提升,能力有了大增强。今后,我们要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把压力变成动力。四是工作不易。在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制约发展因素很多的情况下,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地做好各自的工作,产业集聚区建设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开门红,成绩来之不易。
就如何做好“三新”推进、双轮驱动,陶明伦强调:
一要提升思想认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结合商丘实际,我们提出了“三化”协调、粮为基础,“三新”推进、双轮驱动,四项重点、持之以恒,率先突破、打响品牌的工作总体要求。其中“三新”推进、双轮驱动,就是指发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这两个“轮子”的驱动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在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以产业集聚区为大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口,这对商丘来讲具有特殊意义。同时,我们提出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村城镇化为突破口,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四位一体”(四位:商丘的中心城区、县域城区、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商丘作为农业大市,要建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工业,走出一条传统农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作为人口大市,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人口就近就便就业,探索一条传统农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作为粮食大市,要通过双轮驱动,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为发展工业提供空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双轮驱动是今年我市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事关商丘发展大局的事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将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思想基础。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产业集聚区的目标任务是扩充总量、提升质量,实现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扩充总量,就是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历史机遇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活动,使更多的项目在产业集聚区落地,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总量。提升质量,就是要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响特色品牌,发挥“雁阵效应”,形成商丘标志。虽然我市已经初步形成“软”(纺织服装)、“硬”(超硬材料)、“冷”(制冷)、“热”(耐热材料)、“苦”(生物制药)、“甜”(食品)等特色主导产业,但仍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全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依托自身优势,着力培育一个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推动企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关联由弱到强,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总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攻坚的强大攻势,尽快见到成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选择基础较好、有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示范点,逐步推进。我们确定的目标是今年年内完成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城乡接合部、中心乡镇、特色乡村、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两年有突破、三年出形象;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2020年可以基本完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再快点、更好点。各县(市、区)要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把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一年,梯度推进。
三要着力解决问题。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要着力解决项目总体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产业集聚区内项目总体还不多,我们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在承接中调整、在承接中提升、在承接中创新,使更多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整体集聚度还不高,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促进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体现倍增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还不完善,特别是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产品检验检测、专业物流、金融网点、信息平台等生产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要重点解决用地瓶颈制约、政策限制、建设资金不足、规划起点不高等问题。用地瓶颈制约是困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要加大拆迁力度,做到以拆促建、以拆促变、以拆促转,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采取边拆边建的方式,确保可耕地占补平衡。各县(市、区)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解决政策限制,通过运作,把土地资源变成资本,由资本变资产,再由资产变资金,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失,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解决一部分,社会参与解决一部分,财政支持解决一部分,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农行河南分行已经与我市签订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解决规划起点不高的问题,要高起点、有特色、成新景。高起点,就是要请高人、聘高手,规划要高水平、高标准、管长远。有特色,房屋设计要与当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和特色,鼓励五彩斑斓、风格迥异,一个社区一个特色,形成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成新景,就是要形成新的景观,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且有产业支撑,真正让群众住得起、住得进、住得舒适。
四要强化措施保障。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重,事关商丘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推进、来保障。第一要落实责任。市委常委要带头执行联系基层基础工作的“五个一”制度,特别是要认真抓好联系的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兑现。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考评体系,督促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责任,使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商丘,助推跨越崛起。第二要形成导向。要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加快商丘发展的主战场,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素质的试金石,激励引导全市各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其中,练本事、长才干、作贡献。第三要注重运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通过成立发展投资公司的形式,用公司运作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除政府投入、补贴之外,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吸引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胆探索集体土地性质的房屋产权证的办理途径和方法,解决群众房屋产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抓住这次全省规划修编的机会,积极主动运作,扩大规划面积,拓展发展空间;要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以情招商、文化招商,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不搞盲目的大呼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效果。第四要合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全市上下协调联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找准双轮驱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金融部门要给予支持配合,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合力推进,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出新的贡献。
余学友就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了点评。余学友说,通过两天的观摩,大家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协调、粮为基础,“三新”推进、双轮驱动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工作推动的力度越来越大;各县(市、区)立足本地的实际,找准结合点,找到切入点,都有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亮点纷呈;各县(市、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明争暗赛的良性互动氛围正在形成;巡回观摩活动对推进重点工作,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余学友说,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在培育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体制机制,在扩大投资规模、迅速形成产能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聚了潜能,增强了后劲。具体表现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更加清晰,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二是招大引强成效显著,产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招建并重整体推进,企业运行效益明显提升;四是基础配套日趋完善,承接产能转移的平台更大;五是引擎作用日益显现,推动经济增长表现强劲。同时,也存在着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不够清晰、部分项目建设速度较慢、重建设轻运行、节约集约和要素保障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等问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开局良好,推进健康,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全面突破。主要特点:一是规划引领作用得到体现,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建成;二是政府主导作用得到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健康;三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四是机制推动作用得到重视,瓶颈破解有新的进展。同时,土地制约、资金筹措难、规划意识不强、少数群众和干部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就下一步工作,余学友指出,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集群的培育,进一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深入推进产城互动,进一步创新要素保证机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在规划设计上下工夫,突出布局,突出特色,突出文化,突出产业;要在推动建设上下工夫,针对不同的情况探索不同的推动机制;要在群众参与上下工夫,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支持社区建设;要在破解难题上下工夫,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难题;要在确保质量上下工夫,注重项目质量安全;在创新管理上下工夫,不断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确保群众搬得进来、住得舒服。
会上,民权县就产业集聚区建设、柘城县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宁陵县就产业集聚区建设、睢阳区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市领导高献涛、吴宏蔚、王建民、曾昭宝、李德才、贾宏伟、吴孟铎、马刚、李思杰、陈海娥、刘慧生、张新、杨继民、王琦、张家明、岳爱云、张弛、朱明伦、郝萍、李德民、魏昭炜、孟玮、李崇、宋崇江等参加观摩活动或出席点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