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采用BOT+EPC模式试点 连接武夷山泰宁两大景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16
【版次】第02版:要闻2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徐树才 吴宏雄) 经过3年建设,15日上午,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右图 记者 祝敏松 通讯员 邱汝泉 摄)。这是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和交通运输百日会战、高速公路十大攻坚工程取得的重要战果之一,也是我省首次采用“投资+设计+施工”总承包(BOT+EPC)模式试点的省重点工程,是交通运输部设计施工总承包试点项目之一,更是海西与央企成功合作的一盘双赢棋局。至此,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30公里。
武邵高速全长91.7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路基宽度26米,项目概算44.4852亿元。项目起于武夷山兴田镇下坝村,建下坝枢纽互通与宁武高速相接,终于邵武市和平镇,与邵三高速公路邵武连接线相接。
武邵高速是国高网京台线、福银线和宁上线的联络线,是海西“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夷山“双世遗”和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两个风景名胜区相连接的重要旅游公路。
武邵高速由央企中水集团采用“BOT+EPC”模式投资建设管理。它的建成,对我省高速公路创新投资模式和建设管理模式有重要示范作用。
三年来,武邵高速建设创造了“四个第一”——交通运输部第一次在全国四省一市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试点项目;南平市首次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中国水电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从水电建筑业向非水电建筑业转型尝试投资的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中国水电第一次采取投资加设计施工总承包(BOT+EPC)模式运作的高速公路项目。
副省长张志南出席通车仪式。
记者手记
设计施工无缝对接
武邵高速连接武夷山和建阳、邵武三市。2006年7月,南平市政府授权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公开招标。中国水电中标后作为武邵高速的控股投资人(占68%),与南平市政府授权的市高速公路公司(占32%),共同出资组建福建武邵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对福建武邵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及管理。建设期3年,调试期1年,特许经营期25年。
2007年11月,武邵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武邵模式”的探索之旅自此起航。
“武邵模式”有何亮点?“这种模式有力地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在项目的技术与管理资源方面也提供了更多补充。”武邵高速公路公司副总经理余清华说,武邵项目是设计施工总承包,即对需先开工的控制性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同步进行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一起报批审查,既减少了施工图审批完善后的施工招标程序,又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零缝隙对接,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武邵模式”,由于有政府参股投资,在征地拆迁时,项目总承包部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便于沟通协调,避免矛盾纷争,取得了较高的工作效率。武邵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部常务副总经理舒万华介绍说,武邵项目相较于其他路段,征地拆迁工作总体时间更短,为工程施工的全面展开起了个好头。此外,“武邵模式”也体现了“集中办事”的优势,比如在2008年第四季度,武邵项目的各个标段在有限的时间里,统一响应项目公司“大干四季度”的劳动竞赛,并取得一个季度完成产值5.4亿元的战绩。
本报记者 徐树才 吴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