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视线 随着整合后的新厦门港开始对外运作,我省“大港口”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9.01
【版次】第02版:要闻2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8月31日,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撤销,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由8个港区扩大到12个的新厦门港已开始对外运作,我省“大港口”整合再次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据省交通运输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我省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主要以行政区划为界限,造成“一湾两港”甚至“一湾三港”,港口、港区功能定位不够明晰,码头分布散、杂、小,严重制约优良港口资源优势的发挥,直接影响了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步伐。为充分利用优良海湾资源,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辐射力强的海西大港,省委、省政府作出将沿海6个港口整合成三大港口的战略决策。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厦门港整合首当其冲。
港口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根据部署,整合后的厦门港港口腹地范围主要覆盖厦门、漳州、龙岩,延伸服务到广东东部的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和江西南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南部地区。厦门港积极拓展中西部腹地,开通了厦门—南昌海铁集装箱“五定”班列,实施了赣州、三明“无水港”项目,正在开展湖南“无水港”项目选址,在三明、永安、南昌、赣州等地设立了业务网点,2009年海铁联运突破2万标箱。厦门港的功能定位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目前,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全省集装箱量比重65.4%,位居世界第19位,国内第7位。
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2006年1月厦门湾南北岸整合以来,实施深水泊位、深水航道“两深”工程,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建成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和4条深水航道,完成了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暨东渡厦金客运码头、五通对台海空联运码头等一批项目。至2009年底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97个,集装箱、石油、煤炭等专用码头俱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最大靠泊能力15万吨级,成功靠泊过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马士基轮。
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厦门港整合以来,实现了厦门湾南北岸港口生产调度、港政、航政、引航、规划建设、统计管理“六统一”,着力打造“大通关”,创新口岸查验监管模式,有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目前,厦门港已经实现了厦门和漳州海关关区和国检检验区的统一,极大提升了港口通关效率。海关、国检、边检、海事等口岸查验单位推行了“5+2”工作制、“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国检直通式放行”等系列便捷通关服务措施。
生产经营蒸蒸日上。自2006年新组建的厦门港口管理局正式运作以来,厦门港生产经营的成效日益凸显。2007年位列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2008年吞吐能力、货物吞吐量分别是2005年的2.01倍、2.03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位居全国第7位、全球第19位;2009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跻身全国亿吨港行列。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厦门港口规模日益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目前美国弗吉尼亚港、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德国杜伊斯堡港、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港、马来西亚槟城港、阿根廷不宜诺斯艾利斯港等18个港口与厦门港结成国际友好港口。此外,马士基、地中海海运、铁行渣华、长荣海运、中远、中海等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在厦均设有分支和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