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诵读 对话嘉宾:中国少先队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8.15
【版次】第B06版:教育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羊城晚报:为什么中国少先队会“介入”国学教育?
吴宏: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国学教育恰好能跟这“四好”对上号。过去少先队讲“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其实有点远,还不如从实实在在的做人开始。
羊城晚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有何帮助?
吴宏:现在的孩子,在行为规范上比过去欠缺,过去的孩子很讲究礼仪、规矩,而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行为上不太注重礼仪,这在他们成人后问题就会体现出来。此外,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很多孩子受到动漫、韩剧等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本身民族文化会产生偏失。很有必要对他们灌输和激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羊城晚报:现在的国学教育好像仍停留在民间自由组织?
吴宏:是的,其实教育部门有必要牵头推行国学教育,但目前全国各地都是各自为战,教育部门并未明确要在基础教育中推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停留在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现在少先队来推动国学教育,主要在于少先队的优点是寓教以乐,能搞活国学教育,教给孩子实实在在的做人道理。
目前在北京国学已经进入很多学校的课堂,作为选修课。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羊城晚报:怎样才算是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
吴宏: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诵读,过去注重诵读是因为有历史背景,现在社会获取信息渠道很多,要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内容要精选,形式要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羊城晚报:多大的孩子开始学国学才算合适?
吴宏:4岁开始比较好,虽然不太识字,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羊城晚报:有些家长剑走偏锋,让孩子到私塾学经典文化,不上学,这样做好不好?
吴宏:如果只是单纯地在私塾学习国学,而放弃到学校上课,这也不好,因为孩子们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样做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在教育部门未统领国学教育之时,应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在青少年宫、托管班等进行推广。
羊城晚报:你对现在的私塾市场有何评价?
吴宏:私塾必须有定义标准,因为现在的私塾市场有点乱,除了社会效益外不排除有市场行为,为了商业效益而开设私塾。他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人来把关,但现在并没有。如果能以公办、民办学校为主导,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框架来推行国学教育,这样统领起来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