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 课题组负责人

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 课题组负责人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6.1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攀枝花日报

【出版日期】2010.06.13

【版次】第04版:理论·专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把攀枝花建设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已成为全体市民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怎样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根据国内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攀枝花的具体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一个初步的定位:

从产业发展层面看,攀枝花是具有战略型产业带动作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包括以矿产、水能资源为依托的工业、以气候和生物资源为依托的农业、以光热和旅游资源为依托的第三产业等蓬勃发展,逐步形成攀枝花的产业格局和产业优势,以及未来发展产业潜在优势,必将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交通与商贸层面看,攀枝花是川西南地区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和省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省西南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加之有着丰富的钢铁钒钛等矿产资源,交通部将攀枝花列为19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四川省将攀枝花列为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之一、8个次区域物流中心之一。因此,从交通与商贸层面看,攀枝花加快建成川西南地区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和省际商贸物流中心,这将有效地促进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从文化软实力层面看,攀枝花是具有文化凝聚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攀枝花文化具有独特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提升攀枝花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攀枝花具有“中国钒钛之都”、“微雕钢城”、“桥梁博物馆”和“阳光花城”等美誉,凸显攀枝花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再次,攀枝花是一个大工业、高科技、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化城市,是一个体现多元、开放、包容、平等精神和尊重差异、相互吸纳的移民城,这些多元文化有利地塑造和包装了攀枝花的城市形象,提升了攀枝花的城市文化品位。最后,经过45年的建设和发展,攀枝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较大地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就为增强攀枝花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凸显攀枝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从科技引领层面看,攀枝花是川西南、滇西北创新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攀枝花在川滇交界区域城市群中,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于首位。首先是攀枝花以钢铁、钒钛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平台实力雄厚,建设水平远高于周边市州。其次是专利和科技成果显著。2009年攀枝花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36件,增幅居全省第一。最后是创新人才优势明显。攀枝花拥有科技人才为周边城市之首,为区域的发展提供较多技术服务,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从科技引领层面看,攀枝花对周边市州具有一定的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

从城市群形成层面看,攀枝花是攀西城市群中具有独特优势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首先攀枝花是自然形成的地理中心。其次是攀枝花综合竞争力名列全省前茅。2009年,攀枝花市人均GDP36561元,位居四川首位。据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8》,攀枝花区域综合竞争力居四川第二,仅次于成都。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攀枝花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四川第三,仅次于成都、绵阳。最后是攀枝花具有独特的城市优势。攀枝花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打造的4个大城市之一。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等称号;世界自然基金会选定中国5个城市探索低碳发展示范项目,攀枝花被列为生物柴油发展之城。因此,在攀西城市群中,包括攀枝花、凉山州、雅安市,攀枝花以其独特的战略优势完全可能成为该城市群中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从新型工业化层面看,攀枝花是国家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攀枝花独具特色的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取得重大突破。攀枝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钒产品基地、中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已跻身中国产业集群50强。这是攀枝花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促进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实践。2010年2月2日,钢铁(钒钛)·攀枝花市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将有利于提高攀枝花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攀枝花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以工业为主导的攀枝花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从发展趋势层面看,攀枝花是“阳光花城,钒钛之都,生活美好,人民幸福”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城市更美丽,人民更幸福。因此,从发展愿景看,未来的攀枝花,将是高水平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钒钛之都;将是一个交通畅通无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将是一个以花命名的“阳光花城”,集运动健康、生态阳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是一个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地位突出的省际商贸物流中心;将是一个综合型现代宜居城市,成为人口上百万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是一个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精神文化更加丰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和谐社会。

二、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思路

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更好地体现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属性和功能,去探索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效途。

(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明确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正确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践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努力实现攀枝花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夯实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践中,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摆在首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攀枝花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聚集力和带动能力。要加快攀枝花经济发展,就是要围绕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城市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攀枝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实力。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在动力

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以坚实的经济力为基础,而且也需要以文化软实力作为强大的支撑。也就是一方面要着力建设特色经济强市,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强市。一是要制定攀枝花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匹配。二是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从面上确保“文化强市”的整体推进。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

(四)突出战略重点,提升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

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既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城市提升综合实力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包涵若干战略支撑点,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着力的重点。一是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增强主导产业的聚集力和带动力,必然成为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支撑点。二是建设攀枝花区域性现代交通体系,切实加强攀枝花与周边市县的联系。便捷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既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构建城市群,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把建设现代交通体系作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来抓。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四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城市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促进广大市民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攀枝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基础性保障。

(五)改善发展环境,塑造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质形象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拓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空间的必备条件,一方面要着力创造与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硬环境,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使之更加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与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软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优势产业的制度和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品种更新,是攀枝花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深入研究和制定促进攀枝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攀枝花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政策。

(六)构建参与平台,激发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创造活力

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使广大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二是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机构和单位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建设攀枝花区域中心城市的整合作用。大力支持“民众创业”,发展“民本经济”,积极探索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的发展模式,真正使广大市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主体和基本动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