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此爱绵绵未有期——从教60年的吴宏泰老师的故事

此爱绵绵未有期——从教60年的吴宏泰老师的故事

作者:周松岐 出版日期:2011.09.05 点击数:0

【作者】 周松岐

【报纸名称】:来宾日报

【出版日期】2011.09.05

【版次】第03版:盘古副刊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在吴宏泰老师60年的教育生涯中,虽然主要是担任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称他为老师。“恭敬不如从命”,下面,我们还是称他为老师吧!

 吴老师1926年出生于湖北省,曾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武昌中原大学历史系。新中国诞生之时,正值热血青年的吴老师,怀抱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之志,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分配南下广西支援边疆文教工作,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在此期间,他先后任中学教导主任、校长,柳州地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副局长、督学……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西部的教育事业。他用一腔热血和广博的知识,用无私的大爱以及似乎无穷无尽的精力,在柳州地区的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下面撷取的只是吴老师的几个小故事,从中,相信大家仍可领略到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照人光彩。

 故事之一:一头乳猪。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年到头难得吃一餐饱饭的1960年。那年春的一天,时任石龙县(包括现在的象州、武宣两县)县委书记的崔志军,派人给时任武宣中学校长的吴老师,送来一头10来斤重的乳猪,并嘱咐他一定要设法将猪养大,到时再杀以渡过饥荒。经吴老师一家人省口挪肚地精心饲养,到年尾,小猪终于长成了百斤重的大猪。正当全家人以为今年可以过个肥年的时候,患浮肿病的吴老师,却请来学校食堂的周师傅将猪杀后,割成一块块的,分送到每个有家属的教师家里。那些没有家属的教师,吴老师则请他们到家里来会餐。剩下的几斤,吴老师腊起来,开学后用来补请杨希实、王保球、周凯等几名因回老家过年而不能参加会餐的青年教师……一头当年被视为宝贝的救命猪,就这样被瓜分完了。

 故事之二:学生“生命”的守望者。这个故事同样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59年。那时,每个学生名义上有21斤粮食,其实三分之一却是红薯、芋头之类的杂粮。加上煮菜几乎无油,半年也难嗅到肉香,直把正长身体的十七八岁的学生,一个个饿成火烧过的葱似的,连走路也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很多人患了浮肿病。在那种“粮食就是学生生命”的非常时期,办好食堂成了学校领导的头等大事。作为校长的吴宏泰,除了发动学生用课余时间种点南瓜、猪肚菜、猫豆等来补充之外,更亲自下去抓食堂。从秤米出仓到量米装罐子(当时都是用瓦罐蒸饭),直至放一点可怜的油下锅煮菜……都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检查督促。为此,当时初三(2)班一个叫韦荣星的学生,在一篇题为《校长给我的感受》的文中这样写道:“每当我看到瘦弱并两脚浮肿的校长,为让我们能多吃饱一点而到食堂里,捞衣卷袖与食堂的工友一起量米装罐时,我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故事之三:一条男装裤。在吴老师担任宜山高中高9班的班主任时,发现一位来自都安的姓谢的女学生,天天都穿着同一条裤子来上课。就悄悄地向与其同一宿舍的一位女学生打听。那女学生说,由于家庭困难,这个姓谢的女学生仅有一条补了又补的裤子。于是只好每晚下自修夜深人静后,才脱下来洗干净,晾干后第二天再穿去上课。要是遇着天气潮湿晾不干,就只好穿半干半湿的裤子去上课。得知这一情况后,还是单身汉的吴老师,在深责自己失职的同时,立刻从自己仅有的三条裤子中,拿了一条深灰色的新裤,悄悄送到宿舍给那位姓谢的女学生,并说:“等我发工资后,再给你买一条女式的。”还未等吴老师讲完,那女学生如雨的泪水,已将手中捧着的那条男装裤打湿了!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文革”期间又遭到非人的摧残,吴老师患上了哮喘、肩周炎、低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1988年离休时,很多亲友都劝他说:“你这几十年也够辛苦了,身体又不好,离休后,就逗逗外甥,陪陪老伴,享享天伦之乐吧!”可吴宏泰老师却动情地说:“我这大半辈子,都是与教育风雨同舟过来的,要我突然完全离开教育太难了!我现在虽然不能再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但总还可以当点参谋啊!”正是这种要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强烈愿望,使他近20年来,先后继续应聘为壮新职业学校的名誉校长、自治区教科所等3个单位的特约研究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教委督学、柳州地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并连续三届当选为自治区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迄今仍为该委员会的3人专家指导组成员。与此同时,他还在各级报刊,发表教育论文近百篇。其中《论校长》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今年,吴老师虽已85岁了,但每当谈起教育,他总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真可谓“此爱绵绵未有期”啊!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