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界送别中大名师吴宏聪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8.22
【版次】第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吴宏聪,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品牌”的奠基人。祖籍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曾师从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师;1946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专注于鲁迅、丘逢甲研究。8月17日逝世,享年93岁。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广州举行。
本报讯(记者刘世锦特约记者涂永平)昨日下午,广州银河园白云厅哀乐低回,祖籍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的教育家、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品牌”的奠基人吴宏聪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惊悉吴宏聪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习近平、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组部、教育部等有关负责人纷纷发来唁电、献上花圈,为吴老送行。
蕉岭县委、县政府派专人送去花圈送别大师,并对其家属致以慰问。
吴宏聪教授1918年出生,1932年至1938年先后在蕉岭县立一中、汕头市立一中学习;1938年至1942年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先后师从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王力等大师,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到中山大学任教,曾连任中大中文系系主任22年,专注于鲁迅、丘逢甲研究,著有《闻一多文化观及其他》、《丘逢甲研究》(第一、二辑)等,参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2011年8月17日上午10时,吴宏聪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3岁。
据悉,吴宏聪教授退休后选择研究丘逢甲,并发起创立了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吴宏聪教授嫡传弟子、中大中文系教授邓国伟认为:“地方先贤的独特价值有待发掘,这也是老师爱国爱乡的体现。”吴宏聪教授的二子吴嘉乐则认为:“父亲晚年研究丘逢甲,除了同为客家人,也是寄爱国主义精神于学术研究,盼望祖国统一。”
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理事、蕉岭县丘逢甲研究会会长汤国云1982年就开始与吴宏聪教授打交道,吴老的君子风度和重情重谊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汤国云告诉本报记者,吴老对待家乡来客非常热情,每次拜访他总是在楼下迎接大家,对家乡在中大读书的学子也关爱有加。在弘扬丘逢甲精神方面,吴老更是不遗余力。1994年,梅州举行纪念丘逢甲诞辰130周年学术讨论会,吴老风尘仆仆从广州赶回家乡参会。2009年,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中山大学、台湾逢甲大学联合举办纪念丘逢甲145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已经91岁高龄的吴老坚持来到会场看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