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美:用标准化思维经营美容连锁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24
【版次】第A05版 (企业中高层参考)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无论作为美发师,还是美容连锁企业的掌门人,20多年来,常州金蕾特美容美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宏美最大的梦想,就是把美丽带给更多人。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吴宏美白手起家,在方兴未艾、尚不规范,也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美发美容行业,一路摸爬滚打:从美发转行到美容,从单店经营到连锁扩张,从吸收加盟到直营连锁,几经挫折,数次转型,甚至是壮士断腕,才成就了如今的金蕾特。目前,该公司已拥有6家标准化、规模化的美容院,成为我市美容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而公司掌门人吴宏美的创业心得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记者:服务业强调个性化,制造业强调产品标准化,其中有很多差异。为何要用制造业标准化的思维,去经营、管理美容院?
吴宏美:美容虽然属于服务业,但美容服务与工业生产有很多共同之处。只要我们把护肤、美容产品选择好,技师培训好,美容服务可以做到像流水线制造产品一般,标准化、流程化,既能保证服务质量,又能让企业快速扩张。而在美发行业,更多是靠美发师个人技能,但不可能保证所有美发师都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即使后天培养,也要很多精力,制约了发展速度。
就美容市场而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女性对美的追求不断强烈,美容项目也在不断扩展。从最初的祛痘、换肤、除皱、开双眼皮,到理疗保养,甚至全身心的放松,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于是1998年,我进行了“试水”,用一半的面积做起美容,生意异常火爆。第二年毅然将“起家”的美发业务全部砍掉,彻底转行进入美容领域。很快我们相继在市区又开设2家分店。
记者:从单店经营进入连锁扩张后,是采取吸收加盟商的方式,还是坚持直营,您有何见解?
吴宏美: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关键在于进入连锁后,必须继续将管理做好,把标准化坚持下去,杜绝“连而不锁”。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教训,过度求快,内部管理没有跟上。
2004年,金蕾特相继在无锡、南通、扬州等地吸收了十几家加盟店。我们对这些美容店的服务体系、产品体系、甚至选址都重新洗牌,并对员工进行封闭式培训。其中南通一个加盟商就是我亲自辅导的,辅导后第一个月营业额就突破18万元,但接下来几个月都没有达到,对方就开始动摇,逐渐在服务上、产品上放松了要求。而我们派去的管理人员,只有辅导建议权,没有实际管控权,也只能听之任之。如今这家店虽然还在,而且依旧打着“金蕾特”的旗号,但我相信,如果他们能一直坚持我们制定的标准,现在肯定能经营得更好,甚至也能有多家连锁店。
几年尝试,我发现,由于对这些加盟商的管控力度不够,很多商家都是利用我们的培训、产品体系打开市场,而没有恒心将管理坚持下去。这等于借了一件“外衣”,而没有把内在的东西吸收,反而会破坏品牌形象。于是到2008年,我痛下决心,将所有加盟商全部“砍掉”。
记者:从这次尝试中您吸取了哪些教训?
吴宏美:在经营模式上,必须坚持直营。为了不影响扩张速度,我们可以选择战略投资者,包括员工入股,但管理权必须由公司掌握,坚持标准化运营。
这次失败,更让我看到了内部存在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行业共性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必能让公司登上新台阶。一是组织架构还不完善。包括“金蕾特”在内的所有美容院,都脱胎于“店”,虽然名字都改成了某某公司,但离真正的公司还有不少距离,尤其在组织架构上,还不完善,难以发挥现代企业的整体协同效应。二是兵没有练好,就急匆匆上阵。很多管理层都是“土八路”,凭一时之勇和过去经验管理企业。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服务产品不断更新,不把人员素质提高,很难持续发展。
记者:对于这些问题,您如何化解?
吴宏美:向正规企业学管理,学组织架构。顾客需要新的感受,必须不断推出紧跟市场的项目,于是我们成立了技术研发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我们成立了市场营销部;为提高员工素质,我们成立了培训部门;及时收集顾客反馈,对公司决策至关重要,我们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可以说,如今的“金蕾特”已完全按照公司化运作,操作非常规范。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完成。所以在人才方面,我们一方面加强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引进专业性人才。为提高员工素质、业务技能,公司每月都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授课,员工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以前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直局限于公司内部提拔干部。由于人员素质原本就不是很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有瓶颈。为搞活人才引进,这两年我们不断加强与专业管理公司、猎头公司的合作,“空降”了企业管理、新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各类人才。这些变革,必将为公司下一步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晓婷 本报记者 孙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