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吴宏生的门票情缘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04
【版次】第B04版:收 藏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本地玩家
记者孙军贤
不少人外出旅游有这样一个小毛病,即喜欢在旅游景点的石壁廊柱等处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以此记录自己的足迹。而我市宿迁学院附属中学的吴宏生老师,用收藏旅游门票的方式保存自己那一段段难以割舍的旅游记忆。30年来,吴宏生精心收藏门票6000多张。昨日上午,当记者看到这些藏品时,不禁大开眼界,连连称奇。
三十年前开始收藏门票
吴宏生祖籍沭阳,1966年出生在市区,老家住在黄河西侧现在的河滨新村对面。或许是天资聪慧,从小学到初中,吴宏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83年夏,在众人羡慕眼光中,他考取淮安师范。 “我记得当年宿迁师范还没有复办,整个宿迁县,只有20多人考取淮安师范。那时能够考取师范或中专,和上大学同样令人骄傲。”吴宏生笑着回忆。
也就从1983年开始,吴宏生喜欢上了旅游门票。因为在星期天,他经常和同学相伴到附近旅游景点游玩。那时报纸是黑白印刷,电影也大多是黑白电影,只有年画是彩色的,因此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门票,感觉很是新鲜好玩,于是便将其保存下来。“那时门票价格很便宜,也就一角钱、两角钱,印在白纸或红纸上,门票上有该景点标志性建筑。”吴宏生边拿出上世纪八十年代门票边介绍到。
记者看到,一张马陵公园游览卷上,有纪念塔、纪念馆、凉亭,清清湖水中盛开着莲花,游人正在划船游览。从一张小小的门票中,就能了解到马陵公园主要建筑和景点。而他收藏的地方门票中,还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宿北大战纪念馆和马陵公园门票等等。
收藏门票就是“卧游天下”
吴宏生告诉记者,收藏界称收藏门票是“卧游天下”,意思是足不出户,通过欣赏旅游门票便能饱览各地美景。由当初感觉好玩不经意间的收藏,到后来同学们看到他的藏品赞不绝口,于是他开始喜欢上门票,并尽最大努力开始收藏。
别小看这一张张小小的纸片,方寸之地浓缩了千山万水;收集一张两张并不难,可要收藏到吴宏生老师这种规模,那就要千方百计甚至千辛万苦才能达到的。从上师范时就迷上门票的吴宏生,三十年来利用一切机会收藏门票。家人、同事、同学、朋友出差,他只要知道,一定会要求他们带些门票给他;自己也经常利用寒暑假和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收集门票,2002年他还自费到南京参加中国旅游交易会。
别人旅游,带回的多是当地土特产,而吴宏生却带回各地的门票。他这种执着,感动了不少旅行社和导游,纷纷为他提供门票,2000年春,市教委组织全市骨干教师旅游,安排接待的是南京海熙旅行社。吴宏生用诚心和该旅行社的导游建立了深厚友谊,回到家后,就收到了导游寄来的各种门票20多种。
旅游门票成了课堂教材
1986年,吴宏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教师。1988年,他到淮阴教育学院进修,因为学的是地理,平时就很喜欢旅游的他,收藏的门票给自己教学也带来很大帮助。因为收藏门票不光是自我欣赏,他把门票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如教到“首都北京”一课时,拿出首都各处名胜门票作为直观教材,学生们对首都更多一层感性认识的同时,相关知识点也便于轻松记忆。吴宏生老师用门票引领学生一起神游天下。
吴宏生平时节衣缩食,可为了收藏门票,却不惜花钱,有时为了一张小景点的门票,来来回回花上百余元。如南京天文台,许多旅游社的旅行线路中都没有这个景点。吴宏生专程赶去,得到了这张10元钱的门票,来回租车费却花了100元。30年来,为了旅游门票,他不知花了多少钱。别人也许难以理解,吴宏生却说他的旅游情结让门票收藏道路越走越宽,他今后还要继续走下去。看着他分类整理旅游门票的忙劲儿,分明是在享受着常人轻易领会不到的收藏快乐。
三十年收藏门票六千张
昨日上午,记者在吴宏生家中看到,收藏的门票放了满满一大纸箱子。其中大部分门票已经被分门别类整理在一个个大影集中,还有数千张门票就放在塑料袋内。“本想专门辟出一间门票收藏室,可家中面临拆迁,所以最近几年来收藏的数千张门票还没有进行整理。这其中,就有很多珍贵的门票。”吴宏生解释道。
在吴宏生门票藏品中,还有部分展览门票。其中最早的一张是1979年清江市园林管理处主办的国庆菊展门票。他的藏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那张1995年参加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门票,因为门票上有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亲笔签名。
吴宏生最后表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市民喜欢外出旅游,有的步出国门。他表示自己会坚持不懈收藏门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有一间门票存储间,将自己精心收藏的门票分门别类放置,也可以举办门票展览,让更多市民了解他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