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间的精彩 新杭州人周跃青为射箭而狂它考验的是那一瞬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7.04
【版次】第A08版:体育·达人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举弓,放箭……伴随“嗖”的一声,箭正中靶心。“射箭和卖油翁的道理一样,就是熟练的过程。不过射每一箭的时候,你都需要静下心来,心如止水,根据自己的节奏把箭射出去。”他叫周跃青,今年32岁,目前从事采购行业。老家在舟山的他毕业后留在杭州发展。
2004年至今,如今身为杭州西子羿社副社长的周跃青从一个射箭菜鸟成长为杭州射箭圈子里数一数二的高手。在演示射箭动作要领的时候,周跃青的眉宇间透出一股坚定的神情。“其实,射箭就是一项自己和自己的比赛。”周跃青这样定义这项他深爱的运动。
练射箭比上班还勤快
周跃青和射箭的初识来源于一次偶然。2004年,周跃青去山东东营出差了半个月,闲来无事的他把目光投向了楼下广场的射箭场。至此,周跃青就像着魔一样爱上射箭。“那时玩的还是反曲弓,一开始的时候成绩也不好,50环,60环是常有的事,射出来的箭也是满天飞。不过随着教练不断地纠正动作,我的成绩在半个月后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好成绩能达到100环。我还记得射到100环的那一天,自己高兴坏了,花了五块钱把那个靶子买回了家,它到现在还放在我房间里。”
单支箭的满分为10环,一组共有12支箭。也就是说,单组箭的满分为120分。尝到甜头的周跃青在回到杭州就开始疯狂寻找身边的射箭馆,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120环努力。“那个时候我住在三墩,杭州唯一的一家射箭馆在莫干山路上,我每天下了班打车去那边,一直玩到射箭馆关门,比上班还积极。”当时射箭馆为了吸引大家来射箭,有一个积分累计到1000分的现金和折扣奖励的机制,单日成绩最好的能获得3分,每天来射箭一次也能获得1分。周跃青花了近一年时间,最终进入了1000分俱乐部。
射箭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一张一弛之间,周跃青逐渐感知到射箭的魅力,“这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信心的提高。当你接近得到满分的时候,心底往往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征服感。”周跃青说。
虽然成绩不断提高,但射箭的枯燥性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体现出来,而此时,周跃青的射箭之路似乎也碰到了瓶颈。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跃青在射箭馆接触到了传统弓。和之前的反曲弓相比,传统弓没有瞄准器,没有箭台,没有平衡杆,完全靠人体手、心、眼的感觉。“反曲弓和复合弓,只要装备足够好,一旦你掌握技巧,形成了肌肉记忆,你的每一箭都很少有偏差,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但传统弓不一样,它需要你人弓结合,弓箭就像你身上的一部分一样,这更为纯粹。”2008年,周跃青也拥有了第一把属于自己的传统弓。
除了竞技的含义之外,在周跃青眼里,传统弓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射箭是华夏六艺之一,它对于炎黄子孙的意义可想而知。此外,射箭还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论语》里曾有‘射以观德’之说,它要表达的是,射箭对一个人的要求,对于自我的约束,往往能够看出他的道德”。
射箭的过程就是练心
7年的时间,除了射箭阅历的不断提升外,周跃青还感受到射箭的精髓——这是一项练心的运动。“我射箭的时候喜欢很安静,不管身边的人说什么,周围的环境有多吵,我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旁若无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专注的过程,所以真正的高手在比赛后,往往不是生理上的疲劳,而是精神上的疲劳”。
最近三年,周跃青和队友们作为杭州射箭的代表,参加了全国传统射艺研讨会及邀请赛、青海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等诸多全国性质的民间射箭赛。其间,在和国内外高手的切磋和学习中,周跃青也逐渐领悟了射箭的魅力。
“我们的社会压力都很大,人们心态往往很浮躁,他们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射箭练到一定境界后,你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每一支箭间的差距并不大,重要的是心境。其实射箭和卖油翁的道理一样,就是熟练的过程。真正的瞄准器,其实在你自己的心里而已。”周跃青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