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从空白到领先——访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教授

从空白到领先——访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教授

作者:陈祖甲 出版日期:1996.08.16 点击数:0

【作者】 陈祖甲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96.08.1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从空白到领先——访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教授

陈祖甲(1996.08.16)

从空白到领先

——访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教授

本报记者陈祖甲

863计划实施十年,自动化领域的CIMS主题所取得的成就格外令人瞩目。1994、1995年,我国先后荣获国际权威性学术机构颁发的CIMS“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CIMS从离我们遥远,到向我们走来,现在就在我们身边。那么,CIMS是怎样向我们走来的?为此,记者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吴澄。

现在,许多人都明白,CIMS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英文名称的缩写,应用CIMS是使我国工业走上信息化、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不过,在当初提出研究开发CIMS的时候,知道这个概念含义的人为数很少。吴澄教授在谈话一开始回顾了那时的情景:“那时,CIMS在我国是一片空白。有的人知道它,但觉得我国的制造业很落后,改造起来难度大,CIMS离我们很遥远。”

这些不同的看法,没有动摇一些专家和领导者决策的信心。吴澄教授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没有相当的工业实力是办不到的。参加863计划是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一个机遇。虽说当时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有点压力无妨,可以时刻反省,谨慎从事,变压力为动力,哀兵必胜嘛!”

1987年2月成立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吴澄负责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他们花了几年时间,在清华大学建立起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CIMS实验基地。

所谓CIMS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产品工程设计、经营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用网络、数据库集成起来,进而实现科学管理。这样能够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做好售后服务。企业由此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所以企业是实施CIMS的重点。

为什么要把企业应用作为重点呢?吴教授说,CIMS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应用技术。其研究、开发的成功与否,主要不是看鉴定、发奖,而要看产业应用CIMS以后是否有效益。这些必须由企业说话。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吴教授说,他们把目标对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他们找一条现代化的道路。确实,只需细细观察,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是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顶梁柱。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之日,将是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之时。国家领导人支持他们这样做。更让人兴奋和激动的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如成都飞机公司、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都积极响应。

吴教授谈道,CIMS是一门高技术,既然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企业应用是否有效,能否解决企业的竞争力,那么,企业的主动投入,就有利于消除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关系。他们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一些企业作为突破口。

说来也巧,正在我们交谈的时候,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首席专家蒋新松教授进来了。他插言道:中国有几十万个企业,我们现在只在60家企业应用CIMS,比例是小些。但这些企业帮助我们推广,一个成功可以带动一个行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面貌会有更大的改变。

做任何事情关键在于人。CIMS是一个包括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应用工程的大系统工程,涉及不少专业,专家来自许多单位,怎么协同作战?吴澄教授说,CIMS不存在哪个专业重要,哪个次要的问题。就像交响乐团,小号、长号、圆号、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缺一不可。何况,到各个工厂应用,CIMS的曲谱也会不一样。他们鼓励各个学科交叉、渗透、协同作战,不赞成由一个学科取代另一个学科。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总体乐曲来协奏。863计划的精神是有事业心、实干,将私利、内耗、清谈降到最低点。大家齐心协力,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经常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和困难。

在这个专家组里,大家都是平等的,营造了一种良好合作气氛。CIMS是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哲理方法的密切结合。“集成则得,分散则失”。他们抓住了各个学科、人力、技术与企业经营的集成,863计划经费与企业经费的集成,取得了成功。

这几年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也只是开始。CIMS应用能不断取得成绩,企业投入、人才集成等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当笔者将搁笔的时候,传来喜讯:新的一轮CIMS“大学领先奖”评审活动又开始了。评委会又到中国进行新的考察、评审。我国CIMS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受人注目。我们期待着新的喜讯的到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