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就会变聪明的” 【人物】父亲:吴炳华,6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19
【版次】第03版(都市城事)
【入库时间】
【全文】
儿子刚出生两个月就没了娘
儿子吴北文刚出生两个月就没了娘。吴炳华回忆说,儿子出生后两个月,有轻微智障的妻子去世了。
吴炳华曾“自私”地认为,妻子去世后,他的全部精力可以集中在小孩身上。但是,两个月大的婴儿没有母乳喂养,家徒四壁的吴炳华根本拿不出钱买奶粉给他吃,“小北文靠着喝粥水,硬是活下来了。”
好心人陆续送来了奶粉,因为奶粉燥热,小北文喝着喝着就病了。小北文7个月大的一个冬夜,大哭不止,额头发烫,急坏了吴炳华,“我一定要送他到医院!”这个想法很“创新”,在吴炳华生活的村子里,一般哪家的小孩病了,只是拿点草药熬汤喝。
顶着寒风冻雨,衣衫单薄的吴炳华用衣被裹紧了怀中的孩子,揣着全副身家30元,徒步行走一个半小时到诊所。被诊断为高烧的小北文需要立即输液治疗。
由于没钱住院治疗,吴炳华每天抱着孩子往返于家和诊所,如此坚持了一个星期,还需要向亲戚借了100元才够支付医疗费。至今,吴炳华还是心怀愧疚,他认为孩子现在之所以变成了智障,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如果及时送院治疗,他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十多年没买过衣服
其实,吴炳华自己的身世就十分坎坷。他3岁丧母,8岁丧父,未曾接受任何教育,却深知小孩无父无母的痛。他不放心自己下田干活后,留孩子独自在家中。为谋出路,他离开了靠耕作谋生的老家,来到梧州。
1999年,吴炳华初到梧州,目不识丁的他找不到固定的工作,于是做起了废品收购生意,住所换了一处又一处。现在,吴炳华父子俩挤在大东路小学旁边不到10平方米的一个小单间里,家中可见的家具与电器均是好心人相赠,连桌子上的碗筷也是别人搬家后送给他的。10多年来,吴炳华没钱给小孩买新衣服,而小北文也从不哭闹着要新衣服。
吴炳华习惯晚上逛菜市场,买便宜菜来省钱。小北文爱吃河粉,有一次,孩子想到街上吃一碗肉粉,但几元钱一碗的肉粉几近吴炳华半天的收入。看着爸爸面露难色,小北文懂事地说:“爸爸给我5毛钱,我自己买河粉煮来吃。”
吴炳华无固定收入,经济的窘迫却没有打消他将小孩抚养成人的信心。吴炳华常说,“难着难着就一年了。”这个满脸皱纹的父亲将生活的困苦淡化了,但是对小孩的教育却不含糊。
“生下来就要养大他”
小北文渐渐长大,吴炳华乐意让他和小伙伴玩,但也不省心。
某年夏天,小北文和伙伴到河边玩,却不慎掉入水中,不懂水性的小北文在水中不停地挣扎。一位好心的渔民救起小北文,将他送回家。吴炳华硬是将家中仅有的数十元打成红包封给好心人,“这不算什么,他救回我小孩的命!”“爸爸,我以后不会再到河边了。”小北文回忆起落水一幕仍心有余悸,向坐在身边的面露忧虑的父亲许诺着,脸蛋上懵懂地流露着坚定。
小北文贪玩,曾被年长的伙伴教唆“拿”走了别人的扑克牌,还被抓个现场。提起这件事,小北文还会满脸愤懑地说:“是黑社会教我拿的!”“以后不允许再偷东西!”吴炳华语气严厉地责骂。随后,又温和地解释:“小孩子要诚实,不可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小北文点点头,他不知道什么是“偷”,但是听懂了父亲说的话,“我不会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
小北文语文不错,但是数学不灵光,吴炳华说,小孩还背不熟九九表。
小北文脚上的白色球鞋干净得很显眼,他自豪地说,“我自己洗的。”但是,仍不会洗衣服的他被父亲抱怨“衣服还得爸爸洗!”小北文立即“顶嘴”:“爸爸,那我帮你洗鞋。”
小北文看起来与普通小孩无异,长着天真活泼的笑脸,知道母亲“不在了”,开始懂事地为父亲分忧。于是,吴炳华相信:“再过两三年,孩子长大了,就会变聪明的。”
- 1、FP10-6应是“临颍” 作者:杨长松 年份: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