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乐于奉献带富群众——记象州县中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炳德

乐于奉献带富群众——记象州县中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炳德

作者:黄隆天 出版日期:2011.07.15 点击数:0

【作者】 黄隆天

【报纸名称】:来宾日报

【出版日期】2011.07.15

【版次】第02版:象州新闻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中平镇科协主席、中平社区党总支书记、中平镇桑蚕联合会会长,这是一些平凡的岗位。然而,现年47岁的吴炳德却把这三个岗位“一肩挑”,让党旗在心中永远飘扬,创造出斐然业绩:该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万元,2009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40元。

 创新机制办实事

 总人口7010人的中平社区辖5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是象州县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居)民委。如何提升社区107名党员干部为民办事能力是身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吴炳德想得最多、做得最实的问题。因此,吴炳德带领社区干部建立社区民情总结机制、事务协调机制、决策听证机制、工作绩效评议机制、工作内容平衡进展帮扶机制、评议单位机制和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并采取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到镇各窗口服务单位跟班挂职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条途径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能力。

 管理规范,素质提高,能力增强,成效自然突出:2007年,该社区采取争取项目、加大投入、社会资助等方式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改造社区办公场所;2009年,社区“两委”成立“中平镇社区文艺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方式每年下到村屯演出30多场次,今年文艺队获得“来宾十佳文艺队”和“自治区优秀文艺队”荣誉称号。

 勇做致富带头人

 “中平社区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社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比较适合发展密集型产业,种桑养蚕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目前90%的农户首选该产业,而养蚕的关键是小蚕的饲养,解决好这个技术难题,群众的小康路就有希望了。”吴炳德对笔者说。

 有了理想,就要坚定信念。吴炳德先是自己掏钱订了《广西蚕业》《广西科技报》等科技书籍,边自学边实践,同时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种种桑养蚕培训班,虚心向老蚕农请教。凭着一股钻劲,吴炳德很快便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小蚕共育技术,学会了诊治各种蚕病及如何防病等技术。2006年,吴炳德从原来的试种3亩扩种桑树至8亩,年养大蚕9批16.5张,育小蚕9批450张,仅养蚕业人均收入达18000多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养蚕能手。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在吴炳德开展的小蚕共育技术指引下,全村养蚕业迅速兴起,从2002年全村桑园面积40亩发展到今年的170多亩,90%的农户都盖起了楼房,另外还重点帮扶10名贫困党员和20名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农家课堂显威力

 农家课堂是吴炳德在自家开办的桑蚕专题培训场地,无偿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007年至2010年,共举办桑蚕技术培训22期,培训党员群众1000多人次。此外,吴炳德还构建了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操作的中平镇桑蚕培训基地体系,该基地多次成为市、县桑蚕技术培训的示范点。目前,该桑蚕培训基地共义务培训党员、群众28批次1800多人次。

 不仅如此,吴炳德还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桑蚕联合会——中平镇桑蚕联合会,实施桑蚕标准化生产,蚕农纷纷加入“国家桑蚕标准化示范户”,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至2009年,中平镇桑蚕联合会共发展会员610户,共有固定资产95万元,生产鲜茧85万公斤,销售收入1620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着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精神的吴炳德获得村民广泛赞誉,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2008年获来宾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评为“农村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2009年获“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安全贡献奖。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