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大冶档案馆接过“精神货郎”担 吴炳才进入“名人堂”

大冶档案馆接过“精神货郎”担 吴炳才进入“名人堂”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2.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黄石日报

【出版日期】2009.12.17

【版次】第国内新闻版(民生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黄石日报)(记者 殷珂) 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不老的精神货郎”吴炳才逝世后,他毕生收集、极富保存价值的几大木箱剪贴报等资料谁来保管?16日,大冶市档案馆馆长胡细银告诉记者,遵照吴老的遗愿,该馆已全部收藏他的遗物,并决定在馆内开辟“名人堂”。据悉,这是该馆第一次全方位收藏个人物品。

吴炳才是原大冶中专的退休教师,从1986年起,他一根扁担、两个布袋,挑着多年积累、精心制作的法制宣传展览材料,不收一分钱,不吃招待饭,奔走于鄂东南学校、村镇、厂矿之间进行义务宣传。二十多年来,他不仅踏遍了黄石的山山水水,还遍及武汉、鄂州、咸宁等地,行程达10余万公里。先后为3430所中小学举办展览5593场,作专题报告4491场,疏导学生419人,义务为195.9万青少年开展思想教育活动。1999年,吴老的先进事迹被送往北京军事博物馆参加全国的展出,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赞扬他:“这个老人不简单!”

吴炳才生前曾受各级政府及部门表彰70余次,先后6次受到中宣部、司法部、教育部、国家关工委等部门的表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半月谈》等国家级主流媒体都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2005年,他当选为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

据介绍,在吴老的遗物中,除价值370元的几件简陋生活用品留给子女纪念外,还有90多幅锦旗、70多本荣誉证书,以及他50多年来收集的各种报刊资料累计5万多份、120大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此外,他还针对青少年教育特点,先后创作了160多张以《邓小平南巡》、《光辉十五大,迈向新世纪》、《弘扬抗洪精神》、《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为内容的展牌。

胡细银说,吴炳才是大冶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最有特色的是他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他的遗物极具收藏价值。吴老生前就已将国家级的荣誉证书捐给了档案馆。为光大吴老的精神财富,大冶市档案馆已全部收藏他的遗物。下一步,将对吴老的遗物实施专业管理,设立特藏室,建立特色档案,并精心制作展台,传承吴老的“货郎精神”,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