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吴炳才的“三比三不比” 东楚网_网_黄石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8.14
【版次】体育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黄石日报通讯员 王义根
墙上挂满了各地学校和学生家长送来的锦旗,桌子里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箱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各类剪报……
12日,走进全部家产不足400元的大冶六中退休教师吴炳才的家里,看着老人亲笔写的“比艰苦不比享乐,比精神不比津贴,比奉献不比索取”的座右铭,专程前来看望他的大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士华一行显得都很激动。
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誉为“不老的精神货郎”的吴炳才曾入围央视2005年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网上投票第十名,是2005年度中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12月25日上午,司法部副部长张军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吴炳才颁奖。自开展义务上门送教活动21年来,老人利用自己的132本剪报资料和自制的宣教图片资料为载体,足迹遍及鄂东南5市(大冶、黄石、鄂州、咸宁、武汉)一县55个乡镇,为学校、机关单位举办展览5564场,转变差生419人,回答心理咨询2857人,作专题报告4406场,目前,参观过他的展览和听过他报告的各类人员达192万余人。
在吴炳才的家里,仔细翻看着吴老精心制作的一幅幅宣教资料,品味着老人“人生为人民,人生值千金;人生为个人,不值一根针!”的人生格言,黄士华一行深深被老人的人格所打动;得知他为了宣教活动,已无私奉献出35023元,在外面送教时坚守“不报销车费,不住旅店,不吃招待饭,不喝酒,不吸烟,不接受任何报酬”的“六不规矩”而在家里却常常只吃两餐并舍不得吃好菜时,黄士华不由得又为老人的身体担忧:“老人家,你是大冶人民的骄傲,更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天热,你可千万别只顾宣教,却不顾身体呀。”
临别时,紧紧地握着黄士华的手,吴炳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现在好多人都说我是精神货郎,我可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