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怪人”吴炳炜:天才专淘银行的钱
【作者】 雷中辉
【报纸名称】:
【关键词】 “怪人” 吴炳 银行服务 系统解决方案 软件服务 商业银行 金融软件 中国金融业 天才 东南亚金融危机
【出版日期】2005.05.1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15年来平均增速在180%左右,但金融危机期间的增长却保持在300%左右。”吴炳炜说,“危机让很多银行意识到需要我们的软件。”$$$$1990年,当全球软件业排名第121位的美国头号金融软件服务供应商JackHenry&Associates,拱手放走BillOsborn、JohnLinton、JimClevenger、MarkGulliford四位“怪人”的时候,他们万万想不到,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居然可以依靠这几位“怪人”成立一间新公司,开发出足以同自己抗衡的银行服务软件,并且在东南亚银行软件服务市场打败此前占据垄断地位的欧美企业。$$这家公司就是位于马来西亚的银湖(SilverLake)集团,在很多人看来,其创始人和总裁吴炳炜也是一个“怪人”———喜欢与人讨论对称与平衡、数学与科学,近乎偏执。创业15年来,银湖在五个“怪人”的领导下,以年均180%的速度成长,迅速奠定了在亚太区银行软件业的领导地位,在东南亚有超过100家银行使用其软件。2004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5亿美金。$$2002年,银湖将触角伸向了中国,并获得了第一个客户青岛商业银行。“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需要我们开发的这种软件,如果没有别的竞争对手进来,我们将取得越来越好的业绩。”5月16日晚,在刚刚参加完北京一家银行的投标会后,吴炳炜向记者描述其未来的商业蓝图。$$而这也是吴炳炜一贯的工作风格,但凡重大合同,吴必然亲历亲为,“中国人都讲究对称与平衡,别人老总出来,我自然也要亲自到场”。$$$$“怪人”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吴炳炜进入IBM。前三年,他负责在东南亚销售IBM公司的软件产品给日本公司,此后担任工程与销售高级经理,主要负责银行软硬件的开发与销售工作。$$80年代末,IBM看到了未来金融软件的巨大市场,准备拿出10亿美金来专门进行金融业务解决方案软件的研发。根据吴本人的描述,当时他强调复杂系统软件的开发需要一种可管理性而且遵循规律的开发(即他所谓的遵守“数学与科学”理论),并不赞同这一工程。$$然而,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认可吴的观点。吴于是毅然决定创业。“在决定创业之后的一年内,我跑遍全世界许多个我认为可能出现天才的国家去寻找开发人才和合伙人,一年之后我只在Altel公司(1位)和Jackhenry&associates公司(4位)找到了总共五名同伴。”Altel和Jackhenry&associates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系统软件供应商。$$“他们有着天才般的头脑,但他们思考的东西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而恰恰与我能够沟通。”吴炳炜这样描述他与几位“怪人”的机缘,“他们在原来公司的存在是花钱而不赚钱,所以他们的老板也愿意送走他们。这让我很高兴,这成就了我的事业。”$$因为与IBM有着牵扯不断的联系,吴炳炜将自己的企业取名为“银湖”,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实际上,“银湖”来自于IBM银行服务解决系统i系列发源地———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IBM公司著名的罗彻斯特研发中心就位于这座城市,城市的中心有一个景色优美的人工湖,就叫做银湖。$$在15年前的东南亚金融业市场,因为欧美企业捷足先登,多数银行先后都上马了包括Altel和Jackhenry&associates公司在内的银行服务软件系统。但是,“由于英美国家的软件开发多数基于‘艺术’的设想,而没有完整分析银行服务解决方案所必须解决的所有问题,因此银行都不满意。”吴炳炜说,“这样,就使得由我们开发的产品有了突破口。”$$但“怪人”组合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都是学术型的人,很多言行举动不为常人理解。”吴炳炜介绍,1992年,银湖创立不久,他带着另外两个“怪人”一起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洽谈合作,由于大华方面聘请的咨询公司对金融IT系统并不熟悉,两位“怪人”几句话之后就不搭理对方,只是瞪着墙壁发呆,“咨询公司当时完全可以决定是否采用我们软件,我在一旁急得不行,但他们就是不搭理人家。”吴炳炜回忆。$$吴炳炜介绍,即便是创业成功之后,五大“怪人”也拒绝接受公司股份,以至至今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银湖集团,依然是吴炳炜独享。$$吴时常感叹知音难觅,以至每每逛书店,看到好的书,他总要一买数千本,送给所有认为可以听懂他的理论的“知音”。$$$$曼地利银行之役$$银湖的“怪人”组合迅速在亚洲崛起,令外界所意想不到的是,银湖成长最快的阶段却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15年来平均增速在180%左右,但金融危机期间的增长却保持在300%左右。”吴炳炜说,“危机让很多银行意识到需要我们的软件。”$$在吴炳炜看来,银湖促使印度尼西亚银行业“巨无霸”曼地利银行(BankMandiri)的成功转型———银行系统四合一随需而变,是银湖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事实上,这一成功被认为是亚太区以至国际银行业随需应变应用的典范。2003年,银湖集团凭此被IBM评为IBMeServeriSeries全球最佳随需应变解决方案实施奖,它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IBM合作伙伴。$$BankMandiri成立于1998年,经过印尼的四大国有银行合并形成。此前,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印尼许多银行因为业务的分散和新业务的增加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而四大国有银行各自独立的银行系统也人为地设置了整合的障碍。合并之后,曼地利银行成为印尼最大的国有银行,总资产为279亿美元,目标设定在成为一家全球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根据它的业务策略,曼地利银行确定了一项为期3年(2001-2003)的信息科技发展策略规划。$$当时,BankMandiri拥有超过640家支行和八百万客户遍及整个国家,它们跨过三个不同的时差。而它要求一个必须成功的项目实施来提供整合的基础架构和服务,使其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客户服务,以快捷的应对市场要求并提高竞争力。该项目还要求有超过20项超大型新一代IT迁移项目同时进行。$$在聘请银湖集团作为系统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之前,曼地利银行在1998年至2000年花1亿美金来聘请其他国际性大的软件开发商来帮助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但是却没有成功。$$2001年,银湖集团接手该项目。吴炳炜称:“银湖集团开发的基于IBMeServeri系列平台上的SIBS系统为曼地利实施了IT改造项目,成功的为其提供了完全一体化、参数化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套完善、有效以及信息丰富的企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这套系统以核心银行应用为中心,涵盖了银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应用。”$$在两年内的时间里,这一项目动员了超过500名的项目成员,共进行了对32个子项目的管理,完成了对超过1万4千名银行职员的培训,并将支持20种系统界面的SIBS系统推广到共679个分支机构、22个金融出口、6个城市操作中心和总部,完成了对600万名客户和620万个客户账户进行的转移工作。$$吴炳炜表示:“曼地利银行的成功,标志着银湖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银行软件服务解决方案企业。”$$据吴介绍,目前银湖集团的解决方案在东南亚地区市场占有率为第一位,其中在马来西亚占有58%的市场份额,新加坡78%,印尼78%,菲律宾38%。目前该公司在欧洲、中东、美国都开展了业务,欧洲的总部设在匈牙利,中东则设在约旦。$$$$淘金中国银行业$$“中国将成为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需要我们这样的软件服务。我们要抓住机遇,所以我们就来了。”吴称。2002年,银湖宣布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实际上,随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从2001年起,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的软件资金投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39.8%,尤其对安全性能高、整体解决方案需求较高的高技术化的银行软件服务系统的需求更是逐步增加。赛迪顾问公司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到2006年。$$而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加入WTO之后的保护期限将至,中国的银行改制和国际化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对有效的IT解决方案需求将更大。$$吴炳炜正是看中了这一机会,他表示,“银湖在中国开拓市场,这几年是最好的时候。”$$2002年底,吴炳炜找到了青岛商业银行的行长张广鸿,向他推荐基于IBM服务器的SIBS银行服务解决系统。2003年3月,由IBM提供服务器,银湖集团提供SIBS解决方案的青岛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改造项目正式启动。2004年3月,系统正式运行。$$这是吴炳炜在国内的第一笔生意,吴将之称为进入中国的开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就是银行需要的目标,他们需要的东西我们都能提供,软件的性能能够解决银行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今后的软件开发将是中国的时代。”吴炳炜说,“要能够提供完整的中国式开发和服务。在中国,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吴表示,“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50人的常驻开发团队,这是银湖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吸引更多的中国银行。”
- 1、感情服务应是中国酒店之魂 作者:韩万国 年份:1996
- 2、一年一新富豪榜 作者:暂无 年份:1998
- 3、胆识铺就成功路——记红豆集团南国企业公司总经理周鸣江 作者:周仕凭,孙四方 年份:1999
- 4、风险监管应是保险监管的核心 作者:郭薇 年份:1999
- 5、吴炳德重彩画 作者:吴炳德 年份:2011
- 6、华丽转身:本溪商业银行亮相山城 作者:暂无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