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才:不老的“精神货郎”(百姓故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6.06.0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吴炳才在给学生讲解法律法规。
夏舟波摄●20年来一根扁担走四方
吴炳才老人今年84岁,20年来他用一根扁担、两只布袋挑着精心制作的各种展览材料,奔走于鄂东南五市一县的学校、城镇、农村和厂矿,义务宣传法律法规和精神文明。至今他已在3300多所中小学举办展览5500多次,作专题报告4330场,听过他宣讲的青少年达122万人次,孩子们都称他是“不老的精神货郎”。
1980年吴炳才退休了,本应居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然而1986年初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生活。一天他去参加大冶公判大会,惊讶地发现数十名罪犯中,稚气未脱的青少年竟占了九成。那一夜,他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决定为社会担起一份责任,教育孩子们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材。
吴炳才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订阅报刊,把其中有价值的资料剪下来粘贴成册,几十年坚持不辍,已积累了120多册。他从中精挑细选,制作了一批法律宣传材料,又运用自己30多年的从教经验,准备了一批法律小故事,开始了到基层义务普法的征程。
“这3种刀是公安机关规定的管制刀具,谁带谁违法。”大冶实验中学的操场上,吴炳才举着自己用纸糊的管制刀具模型对孩子们说。“这个刀叫弹簧刀,弹簧一拉脑袋就分家,也不能带。”吴炳才的演讲容易懂也容易记,他还自编了许多顺口溜,听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吴炳?的演讲内容时时在更新。“这次他在我们学校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今年3月通过的,而吴老已经宣讲半个月了。他能让孩子们在最快的时间接触到国家最新的法律。”大冶实验中学副校长吴金林感慨道。
●为下一代不畏千辛万苦
吴炳才常说:“为人民活着,活得才有意义;为下一代活着,活得才有价值。”为了给孩子们宣讲法律法规,他不畏千辛万苦。
1993年3月14日,吴炳才冒雨赶往位于山区的大冶毛铺金柯小学演讲。山上谷深路险,他拄着木棍,拖着患有严重关节炎的双腿,硬是一步一步爬上了海拔770米的山顶。1995年4月,吴炳才在去大冶市永丰小学演讲途中,过铁路时不小心绊倒,眼镜片扎在脸上,鲜血直流。为了不耽误事先安排的演讲,他坚持把报告作完才去医院治疗。
1998年的一天,吴炳才在鄂州市宣讲时,听说青年小黄刚刚刑满释放回家,精神十分消沉。当晚,吴炳才来到小黄家中,和他彻夜长谈,鼓励他承包池塘养鱼,走劳动致富之路。吴炳才此后又3次写信鼓励小黄,还寄去技术资料。如今,小黄已成为养鱼专业户。
吴炳才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家里简陋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他省吃俭用,20年来攒下3万元钱订报刊、办展览,还资助了45个特困学生和孤儿上学。1998年长江发洪水,吴炳才急忙从家中抢救出展览材料和剪报,而自己的生活用品一件也没带走。
●可贵精神感染一代人
吴炳才有一段名言:“一天不看报,心里就烦躁;一天不听广播,心里就难过;一天不演讲,喉咙就发痒。”
吴炳才的老伴早年去世,几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近5年的每个大年初一,他都没有与家人团聚,而是在滞肪侔煺估溃?蛟诩腋?⊙??舶??饕搴妥窦褪胤ǖ墓适隆?/P>
20年如一日地奔波送教,吴炳才给自己订下规矩:不取报酬,不吃招待饭,不接受捐赠。有人说他傻,吴炳才总是坦然地回答:“肯吃亏不是痴人,能奉献方为志士。”
吴炳才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人。去年8月,吴炳才到大冶市人民医院看病,新华小学的代课教师曹丽霞遇见了,马上替他交了住院费,买了生活用品,安排他住院。虽然曹丽霞生活也很艰难,但她说:“我从小是听着吴老师的讲座长大的,上班以后跟着学生一起听。吴老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一点事而已。”
大冶实验中学的语文教师张绪加也感慨地说:“我每年都听吴老的讲座,受益匪浅。现在我当老师,讲课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用他的精神来影响学生。在吴老面前,人的心灵是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