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打黑除恶战线上的尖兵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12
【版次】x0003版:萧山生活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吴炳,1984年7月出生的小伙子,干净帅气的脸庞,在警服的映衬下显得亲切又带点稚嫩。
作为萧山区公安分局打黑除恶行动队的民警,吴炳自一直兢兢业业、勤恳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先后被萧山区公安分局嘉奖三次,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08年被评为“当季之星”;2010年被评为区优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秀民警,“打黑除恶先进个人”,“十佳执法办案能手”,“十佳信息应用能手”;2011年被评为“公安部清网行动追逃能手”。
巧打“亲情牌”
拔除涉黑毒瘤
吴炳办案很懂得用策略,使巧劲。
2008年初,吴炳主动通过全面梳理近年来侦办的涉黑涉恶案件及群众举报信件,发现一条模糊线索:2006年10月份,萧山人“大阿中”与方某在赌场结下梁子,双方曾纠集人员在萧山城区南江公园附近持械“火拼”,参与人员近百人,其中“大阿中”一方以河南人“祥子”为首,方某一方以四川人“李刚”为首。
围绕这一线索,吴炳对在押的河南、四川籍涉恶犯罪嫌疑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广泛收集违法犯罪线索。当查到嫌疑人任某时,该人仗着自己多次与政法机关打交道的“经验”,抗拒审查,一度使审讯工作陷入僵局,影响了整个案件工作的深入。任某的供对于整个案件的侦破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攻下这个难关,成了办案人员最头痛的事。
常规办法走不通,吴炳决定换个思路。白天,他继续对任某进行审查,晚上与同事研究探讨审讯方案,翻看同案人员供,查阅该人个人及家庭背景资料,有时睡梦中想到一个好的审讯切入,就会从床上窜起,提笔记录下来。最终,吴炳想到:“亲情牌”才是王道!
在得知任某妻子正在医院临产的信息后,吴炳马上赶到医院用手机将任某刚刚出生的“小宝贝”拍摄了下来。当“小宝贝”可爱的摸样展示在任某面前时,原本面目狰狞的他嘴角抽动,热泪再也忍不住的夺眶而出。为了早日能够见到宝贝儿子,任某改变态度,配合调查,提供了许多破案线索。
最后,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侦查,吴炳和同事们协力陆续打掉了4个恶势力团伙,破获了这些恶势力在萧山开设赌场、贩卖毒品、贩卖枪支、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案件80余起,涉案人员71名,拔掉了这伙危害一方的黑恶毒瘤。该案件被全国打黑办还专门编发简报总结其成功经验,予以肯定。
寻找蛛丝马迹
破获重大案件
作为行动队信息组探长,吴炳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廉洁公正的执法形象、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带领其他民警,积极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同时,他也善于协调,把组员拧成一股绳,面对复杂案件,群策群力、重拳出击,使团队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战斗小组。
2011年11月16日,在萧山北干听风论坛上,网名“小鸭嘟嘟”发布了题为《市心路暴力事件》的贴子称:昨晚6时许,经过市心路汇德隆百货以南50米处时,四五十个人清一色的红布蒙脸,估计要到工地打架。该贴一出,迅速引起网民关注,恐慌情绪也从网上开始蔓延。
萧山警方对此信息高度重视,抽调了吴炳所在的打黑除恶行动队信息探组为主力,相关派出所进行协助的“1201”专案组。
吴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对线索进行拓展分析,放弃休息日,常常加班至凌晨,通过对近几年来所有110报警记录中涉及打架斗殴、治安纠纷进行梳理,查找打防控系统中可疑人员等方式收集违法犯罪线索。果然,随着摸排深入,一批以安徽临泉籍、河南淮滨籍人员为主的人员浮出水面。该伙人员受金钱利益驱使,帮助萧山本地籍人员实施违法犯罪,充当“地下110”,扮成“职业打手队”。
经过大量艰辛工作,吴炳所在的专案组一举摧毁了一个以萧山籍人员为头目,安徽临泉籍、河南淮滨籍人员为手下的特大恶势力团伙。先后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51名,劳动教养1名,行政拘留7名,缴获砍刀、弩、钢管等凶器56把,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1余起,案件涉及全区25个乡镇、街道,并延伸至绍兴、金华、杭州一带,创下了萧山区同一团伙打击人数、破案数双料之最。事后,吴炳主动总结破获该案的成功经验,撰写的专业调研文章在全市打黑除恶工作大会上进行典型案例介绍,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以及其他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丁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