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县科技养猪带头人——吴炳英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6.23
【版次】第C02版:财经看板
【入库时间】20130520
【全文】
本报通讯员邱艳华靳雅娟张欢迎
今年38岁的吴炳英是大城县臧屯乡梁贾村的养猪大户。提起吴炳英的名字,臧屯乡十里八村的养猪户没有不知道的,在梁贾村她更是家喻户晓的能人。十多年来, 吴炳英历经了科技养猪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克服了肉猪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学中干、干中学,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唱响了巾帼创业的典范,赢得了姐妹们的尊重和认可,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的妇女创业之路。
苦心钻研兴猪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吴炳英在观察市场,调查市场行情,了解肉猪价格的基础上,开始了她不屈的尝试。1995年,吴炳英着手创建牧源养殖场。建场伊始,猪场面临饲养技术欠缺的难题。为了摸索和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她买来《快速养猪技术》、《仔猪科学饲养技术》、《养猪手册》、《母猪科学饲养技术》等书籍和有关科学养猪的VCD光盘。她不怕脏,不怕累,白天实践,晚上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吴炳英还远赴北京农大参加培训,听专家讲课,回来后,从管理方法、养殖技术、销售渠道等环节上苦心钻研,亲临生产第一线,多方求教,不耻下问。在掌握了全面情况后,她制定了猪场管理规程、技术操作规程、防疫规程。在科学的管理下,猪场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当年创利一万余元,良好的开端使她信心更足了。
扩大规模促发展
2003年,吴炳英投资130万元,把场子由村里移到了村外,扩建成了由北京华都种猪中心专家设计,采用全封闭、程序化管理模式、布局合理、设备先进、母猪分娩有产床、仔猪断奶也有床、冬季有锅炉、烤箱取暖的新型养猪场。目前,该猪场已扩建为占地面积26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资产达150万元。存栏单系、家系长白、大白与台湾杜洛克种猪270头,肥猪1000多头,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
科学管理求效益
猪场建成后,吴炳英首先根据猪场基础母猪实际情况,制订了母猪结构调整、配种、分娩与妊娠母猪分段饲喂管理等项技术措施;其次在猪场经营管理中,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尤其对所用饲料质量,价格以及饲料的利用情况,给以足够的重视和严格的控制;再次在种猪选育中实施了科学技术管理,根据 “杜洛克”猪配套系的特殊繁殖模式,严格按系普繁殖程序进行配种、选育,保证了种猪应具备的生理特性,做到了性状不发生分离,提高了猪场种猪质量,也使猪销售保持了良好的信誉。她喂养出来的猪瘦肉率达66%,质鲜感好,市场对比很受欢迎,回收价格高于市场0.8—1.00元。同时,她还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标准,严格执行疾病防疫程序,把猪群健康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猪圈做到日消毒日清理,为猪的健康生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热心帮扶同致富
吴炳英是个热心人。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自已富了,没忘记村里的其他姐妹,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邻村的臧付、臧瑞等姐妹远离了打麻将、串门等活动,建起了收入可观的养殖场。帮她们选猪、接种防护疫苗、帮装车,讲解本品系的特点和饲养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并随时解答她们在饲养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深受姐妹们的亲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吴炳英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摸爬滚打,信心更足了。她坚信女人能顶半边天,敢叫须眉尽折腰!几年来,吴炳英先后被授予廊坊市“十大农民女状元”、“廊坊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大城县“巾帼致富带头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