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耿直“傻”大姐 天生的志愿者

耿直“傻”大姐 天生的志愿者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5.15 点击数:0

【副篇名】博罗博仁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 吴炳菊公益路上凝聚力量

【报纸名称】:东江时报

【出版日期】2014.05.15

【版次】第A0809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博罗探索

【入库时间】20140520

【全文】

吴炳菊

吴炳菊

说着说着就乐了,然后掩着嘴笑,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是她的习惯。

头上戴着发箍,爱穿牛仔裤、运动衫,脚蹬一双运动鞋,这是她的外表。

长得黑瘦,走路很快,说话蹦蹦脆,问啥都答,熟悉不熟悉的人都容易被她“传染”。

这位被丈夫称为 “天生就是志愿者”的吴炳菊,46岁了,依旧保持着直肠子的个性。即使成为博仁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她仍是那副大姐样。

从骑行队队长到文明监督员

吴炳菊是湖北荆州人,随丈夫到博罗多年。爱徒步爱骑行,到博罗不久就成为志愿者骑行队队长。

“刚到博罗,被拉入志愿者队伍。我惊叹:这么个小县城还有这么多志愿者!”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吴炳菊过得很开心。

2012年,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县(区)发展文明义务监督员。期间,义工队朋友找她:“大姐,你当博罗文明义务监督员很适合。”她嘀咕:“监督员?我反映的问题几天能解决?这个监督员有作用吗?”

虽然同意了,但心里没底。刚“上岗”,吴炳菊遇到的第一件事是居民、骑友反映博罗县城上塘路垃圾成山,路过都得掩鼻。到现场调查取证,拍照走访,吴炳菊干得仔细,把这“三不管”路段垃圾问题向博罗县文明县城工作局、环卫局反映。不到3天,她接到部门回应:问题正在解决。

“嘿,真有效!”于是,吴炳菊在这一“岗位”上越干越有劲。

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劝说小商贩不要占道经营,帮街坊反映菜市场和老年人大学附近公共厕所开放慢……谈起当文明义务监督员,吴炳菊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一脸兴奋和自豪。

如今走在博罗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她的熟人。

进看守所先向在押人员鞠躬

2013年,为更好教导自己不满10岁的孩子,吴炳菊主动报名参加了 “学习传统文化千人培训计划”。为期7天的学习,她收获颇丰。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里有许多宣扬自省其身的内容,吴炳菊认为,这一点对她的影响最大。“学会自省,也就拥有了更理性的分析能力。”她学会更灵活的沟通技巧,更善于与部门打交通,通过温和的方法迅速地帮居民解决问题。

在博罗县文明县城工作局计划成立博仁文化志愿服务队时,能说会道、有着一副热心肠的吴炳菊很快被纳入招募对象名单。此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在选举队伍管理层时,在志愿服务中已积累了一定声望的吴炳菊被选为队长。

根据计划,吴炳菊参与策划了看守所的“感恩行动”。第一次进看守所,她敏感地捕捉到在押人员对生活的绝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戾气、怨气。

第一次讲课,她向他们鞠了一躬,这个举动惊呆了在场的在押人员。

“(鞠躬)是设计过的。因为既然是‘感恩行动’,不能是他们单方面向我们感恩。我认为,我跟他们是平等的,鞠躬是表现感恩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吴炳菊顺利打开了在押人员的心扉,主动向她诉说心里话。

她还特别注重“感恩行动”的后续工作,而不是上完课便结束。她通过书信与在押人员交流,帮助在押人员寄信,带来其家里的照片……有的在押人员出狱后,主动提出要加入志愿服务队。

从身边家长里短讲起

如今,吴炳菊全职当志愿者,策划活动、讲师培训、进看守所帮教,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而丈夫、孩子的支持也让她更能全身心投入。

作为传统文化宣讲队的一员,吴炳菊为服务队定下一个基调:“高大上的我们不讲,就从身边的家长里短讲起。”“婆婆也是妈”、“家和万事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无论哪一个主题,她都鼓励大家从身边事讲起。而且每一次讲课,都要先试讲,凡是不接地气的,展开讨论修改,修改意见有时候往往比原来宣讲的内容还要多。

“一开始有人说我傻,管闲事,但现在这种声音已经都听不到了。”吴炳菊说,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做快乐的事。《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