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吴炳炎,与团圆有个约定

吴炳炎,与团圆有个约定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9.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张家口晚报

【出版日期】2013.09.19

【版次】第B5版(张垣人家)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本报记者 王守刚/文 陈亮/图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月夜沉淀了岁月, 也发酵着不老亲情!

中秋节前一天上午, 93岁的吴炳炎老人备齐行囊,从张家口出发, 经北京回到了台湾与家人共享中秋赏月的美好时光。

就在这天下午,67岁的吴沈生与老伴儿上了大街, 他们要买一个大团圆月饼,与女儿全家一起共度中秋佳节。

1989年, 吴老从台湾来到张家口, 找到了失散了近半个世纪的儿子吴沈生。 亲人相见是欢喜也是眼泪, 父子相认是惊喜也是悲痛, 骨肉相连是离情也是别绪。

1

1948年9月24日上午9时, 东北锦州机场,飞机空投的、 运兵的、补给的都在正常的起降,C46、C-47、P-51等不下40架飞机停放在锦州机场等待加油、装粮、运兵。 10时许,突然从机场西南方向接连发射来多枚炮弹,顿时,机场大乱,在停机坪的飞机没来得及装卸完毕, 即刻利用短场跑道升空。 著名的辽沈战役打响, 锦州被解放军围攻7天失守,28岁时任国民革命军锦州空运分队中尉参谋兼分队长的吴炳炎带着即将临产的妻子开始了近一个月的逃亡生活,从锦州到山海关到天津到北京到武昌直到广州。在天津时妻子顺利产下一子, 但这个儿子不是吴沈生,而是吴颀豪。

2

吴沈生是吴炳炎与前妻戴淑雅的孩子。 1946年吴沈生在沈阳出生,取名沈生,因东北战事紧张, 其母生下吴沈生后,未能好好调养, 分娩未及4个月,因急性肝炎抢救无效而亡。妻子不幸离世让吴炳炎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开明的岳母不忍心女婿的颓废,而主动张罗着给吴炳炎介绍对象。 在岳母的张罗下,1947年吴炳炎与19岁的张淑媛结婚,吴颀豪是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

母亲去世后, 吴沈生就随同姥姥和大姨一起生活,但东北战事紧张,为了安全,吴炳炎将岳母和儿子送到北京的大姨姐家寄养。1947年春,大姨姐要到河南安阳与丈夫团聚,于是写信向吴炳炎询问孩子的安置事宜,是随他们一起到河南还是他自己带。当时,他工作繁忙,新婚的妻子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但通情达理的妻子愿意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于是吴炳炎从沈阳乘火车到北京,没想到孩子随大姨姐和岳母已经在两小时前乘火车去河南了。 自此,吴炳炎与儿子失去了联系。1949年,吴炳炎随空军到了台湾。

从1980年代始, 吴炳炎开始了寻儿的历程。 1982年他托定居美国的同学转信给沈阳的三小姨子, 探寻儿子的情况,但她已迁往辽阳,经过邮局工作人员的努力,这封信送到了三小姨子手里。他又托三小姨子向河南安阳公安局打听儿子的下落,但河南的大姐夫已离世,户口注销, 随后他又托三小姨子向天津、北京等他儿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所在地公安局发函请求帮助。最后找到了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的大姨姐的儿子,从他那里得知儿子在张家口,但儿子的名字已不是吴沈生了,而是叫作戴大鹏。 几十年了,儿子以为父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儿子一直以孤儿自称。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1989年吴炳炎与离别近半个世纪的儿子在张家口团聚了。那一刻,思念的渴望化作激动的泪水在飞!

从那一年起,戴大鹏更名为吴沈生;从那一年起,海峡两岸的一个小家庭圆了团圆梦;从那一年起,吴炳炎每年夏天都要到张家口住一段时日。

3

1920年, 吴炳炎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 家有5个哥哥,一个姐姐。 吴炳炎原名吴胜畅,字炳炎。 “炳炎这个名字是从事江湖算命先生的大舅为其取得的,自从改名为炳炎后,无论事业还是爱情都很顺利。”吴老先生说,“我放过牛,砍过柴,读私塾,开明的父亲听私塾先生的教诲把我送到凤凰县城读文明学堂———文昌阁小学,我仅用4年的时间就跳年级读完6年的小学课程,后考取湖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7岁考取湖南国立体专”。

1942年, 正值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阶段,蒋介石发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白崇禧到各个大专院校演讲,当讲到日本飞行员降落到我机场,降下我国旗到日本炫耀时,包括吴炳炎在内的热血青年义愤填膺,纷纷报名参军,吴炳炎报考了当时的空军官校第17期飞行班,并到印度、美国学习飞行,1945年学成归国参加抗日战争。 6月8日第一次执行任务轰炸并扫射日本在武汉的军营和军库,日本军没有还击。 6月12日要轰炸兰州黄河大铁桥以切断日军后路。 在飞往目的地途中, 副驾驶吴炳炎向正驾驶美国人杰克少校沟通, 轰炸武汉日本军营时,日军没有反击,说明日军已无力抵抗, 轰炸大桥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轰炸大桥要殃及附近的百姓, 杰克听取了他的建议掉头又去轰炸日本在武汉的军营和军库, 未及半年日本宣布投降, 抗战结束了, 吴炳炎由中美混合大队调到东北锦州。 从当飞行员开始到退休, 他历任空军官校飞行教官、参谋、分队长、中队长、科长、处长、救生班主任、军事训练大队长等职。

退休后,吴老在高雄县冈山镇仁爱里当了34年的老邻长,全邻41户,邻长不定期挨家挨户访问,如有病痛及时登门慰问,如有生活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遇到作奸犯科者,随时与派出所联系, 邻里都称他为 “邻长伯”。 同时,吴老参加全球华人羽毛球比赛,自2001年82岁在台北获得“清晨杯”国际羽毛球比赛冠军后, 比赛接连不断,且屡屡获胜,就在本月8日, 他还亲赴我市宣化参加全球华人羽毛球比赛分组赛,12日又到北京参加比赛。

如今, 吴炳炎老人已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长老了。 在台湾,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空军做事,孙子、外孙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读大学; 在张家口的儿子吴沈生有一个女儿,女儿的孩子也在读书,到目前为止,吴老已有17个子孙后代了。

近半个世纪的思念,近半个世纪的寻找, 相离的骨肉终团聚。不懈地努力,执著地寻找,只为那半个世纪的团圆约定。

今夜月儿圆, 天涯共此时,全家共团圆! 今夜月正酣,小家在团圆,更待大家圆!

自左至右:吴沈生、吴炳炎吴沈生妻子

吴炳炎讲述团圆过程

河北省优秀专刊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