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新重出江湖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0.25
【版次】第07版 (新闻人物)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上天非常厚待我,让我登上过巅峰,也跌落到低谷,但我从来没有失败过!”
能代表济南这个城市商业史的标志性人物,少不了三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炳新。
三株口服液昔日创下的年销售80亿元纪录,至今在保健品行业无人能破。
三株口服液15万人的营销队伍,相当于10个美军第三机械步兵师的兵力,却被一个湖南老汉打败了。
再次提起三株,不为缅怀,为的是将来。这个曾经唱响中国大地的企业,从未彻底失败,但也从未真正站起。如今,年过古稀的老帅重出江湖,将带领三株走出一条怎样的复兴之路?
56岁创办“三株”
“苦”是吴炳新童年的唯一记忆。1938年6月,他在山东荣成出生。5岁丧父,6岁失母。兄妹8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大哥和最小的他。11岁才读上小学,仅用4年就完成了6年的课程。小学毕业,他因经济拮据而退学。
4年太短暂,这使吴炳新对知识的饥渴成为条件反射,读书和思考渐成习惯。在读书过程中,他对中国孔子、老子、管子的消费思想和西方的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消费思想进行借鉴性的吸收。
吴炳新先后在内蒙古矿务局、包头阀门厂等单位从事财务、党务工作。在一场大病退休后,吴炳新做起了生意。
1994年8月,山东济南,吴炳新父子以30万元人民币创办“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并推出核心产品“三株口服液”。
仅凭这一种产品,公司注册当年,便实现了1.25亿元的销售收入。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三株销售收入已达80亿元,注册了600多个子公司,2000多个县级办事处,营销队伍达到15万人,网络覆盖仅次于中国邮政。
“常德事件”
1996年9月,湖南省常德市老汉陈伯顺因高蛋白过敏导致死亡,其子陈然之状告三株,导致了三株帝国的崩溃。
事隔十多年,吴炳新这样讲述“常德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方找到一个国家药检所做报告。药检所做了个实验:把三株口服液注射到小鼠的腹腔里,结果小鼠死了,以此证明三株口服液有毒。”
“我们认为这个实验不对,腹腔内注射水都不行,何况注射保健品呢?我们当庭决定上诉,但法院当庭就判决我们败诉!”
法庭仅休庭15分钟,就当堂直读长达6000字的判决书,显然是未审先判,在判决书中还包含一些商业竞争者所用的攻击性语句。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怀疑是竞争对手所为。
“我们也直接询问过原因,但当时法官公开地回答:‘我们不管你们上不上诉,我们的任务是消灭三株’。”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没办法了,只能向中央告皇状了。最后中央批示转到最高人民法院,才开始彻底清查。清查的结果才发现,他(陈伯顺)根本就没有买过、也没有喝过三株!”
1999年3月25日,“常德命案”二审结束,三株公司胜诉。
“这个事我没有怨言,历史就是这样。我年轻那会儿,养个鸡都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后,我一下子成了最大的资本家,在一部分同志的眼里,这就是资本主义复辟,消灭三株就是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样来看,怨不得哪个人,这就是历史的必然过程。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三株发展得太快……牺牲一个三株,平静一些人的心态,从个人看是损失,但从国家的大局看是有必要的。”
十年三隐三进
拿到胜诉判决书,吴炳新也曾试图进行一番炒作,挽回三株的颓势。奇怪的是,不管开几次新闻发布会,消息都宣传不出去,他这才意识到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自此,吴炳新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三株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沉寂。
2000年4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播出了三株党建工作事迹。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三株15万职工实现下岗“软着陆”》的文章,号召向三株学习。主流媒体都为自己昭雪鼓劲,自己干吗还畏畏缩缩的?
部下们劝吴炳新学习史玉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吴炳新确立的战略却是“以药品为龙头,巩固、发展化妆品,保健品不恋战不放弃”。
2002年,三株在巨亏后实现盈利,不但走出了近4年的困顿,还在非保健品领域实现转型。同年5月6日,三株医药集团成立,吴炳新还建了“三株医院”,以增加自己在医药整条产业链上的分量。
2004年,三株注册了“昊海集团”,希望搭上国家首批直销牌照颁发的顺风车,从事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直销。
蓄势只为奋起一击。在吴炳新的盛邀之下,昔日营销旧部重返三株,进行渠道变革。2005年5月6日,在欢迎昔日大将的内部会上,吴炳新正式宣布三株“复兴”,这算是三株的“二进”。
大权下放后吴炳新开始写作。2008年,他带着150万字的《消费论》重新回到公众面前。
不过,《消费论》的市场认可程度并不高,至今也没卖出去多少本。对于功成身退的人来说,成就可以永恒定格,但对于吴炳新来说,他的曾经不管有多辉煌,都因那场巨变打了折扣。于是,在花两年时间又完成《消费通论》之后,他决定重新披挂上阵,带领三株在海外上市,再创辉煌!
再战江湖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白发出征的老帅。不久前在《波士堂》节目中,思科中国区副总裁陈葵女士就直言吴炳新不懂营销,而另一位观察员则在自己的博客里点评吴炳新的《消费论》没什么看头。
不过,这样的质疑对于吴炳新来说实在不算什么,12年前遭遇的比这尖锐多了。
1998年,某集团副总裁在首届中国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综合剖析会上对三株集团作了“十天十地”的声讨,指责三株是中国保健品市场走向衰落的“罪魁”,而吴炳新是“始皇帝”,告诫他要痛定思痛,悬崖勒马。
台下掌声雷动,笑声四起。那些曾经一度生活在三株阴影下的业界精英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渠道。吴炳新坐在前排,静静地听着,那天,正是吴炳新60岁的寿辰。
如今,此副总裁不知在何处,但三株依然顽强地活着。
如果说像吴炳新这样的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相对于如今新锐的资本英雄们有什么优势的话,也许就在于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常人难以想象的韧性。
以72岁高龄再战江湖,不但需要超越个人荣辱,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直面复杂的市场。
三株遭重创之后,内部有人主张放弃“三株”品牌,另起炉灶。但吴炳新的态度很坚决:我与史玉柱不一样。虽然我遇到了困难,但三株的实力还在,我们几乎没有债务,资金还很雄厚。
吴炳新最后决定保留三株品牌时曾说过:“不用三株品牌,我会被人看不起。”
由吴炳新亲手重建三株,三株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新药审批困难重重,直销牌照没有拿到,原本激情尚存的骨干员工开始变得疲惫不堪。不过,虽然过程很困难,但吴炳新在逐渐调整自己,三株也终于在化妆品方面首先取得突破――三株旗下生态美集团在2008年销售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如今已连续两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
2010年,吴炳新提出一个宏大的目标:双万店工程,也就是在2013―2015年时,三株医药集团的两种店铺――酵本草大药房和酵本草生态美店将扩大到各1万家的规模。“这个规模也不难达到……未来我们会让大家看到一个三株的新传奇。”
一身傲骨的吴炳新虽然还不能完全平息自己教主般的心态,偶尔还带着一点堂吉诃德式的天真,但这个从不服输的老者身上依然蕴藏着不可小觑的能量。
(据《商界评论》、《时代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