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吴炳新还能东山再起吗?

吴炳新还能东山再起吗?

作者:冯琳 出版日期:2004.07.23 点击数:0

【作者】 冯琳

【报纸名称】:中国工商报

【出版日期】2004.07.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一度成为保健品市场风云人物的吴炳新,在其领导的三株公司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之后,2001年退居二线。2002年,被吴炳新称为“在特殊时期遇到的特殊的人”———一位四十几岁的中年女性张蔷走马上任。然而就在一个月前,吴炳新辞退了他亲自任命的张蔷,宣布自己重新担任三株公司总裁$$$$1996年,三株公司靠着吴炳新,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一面旗帜。然而到了1999年,这面旗帜终于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三株公司没有成为其创立者、“三株”总裁吴炳新期望中的“日不落世界生物制品王国”,相反,它的突然坍塌正如它的崛起一样迅速,用“雪崩”一词形容并不为过。$$如今,“吴炳新”和“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能被提及,多是在大学里的经济学课堂上,教授们把三株公司当作失败的案例向学生讲解企业的经济管理理论。北京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位教授把“三株”的失败归结为“组织中的沟通不畅”。$$作为一家规模不小的私营企业,吴炳新领导的三株公司与其他私营企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吴炳新是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位在私企中设立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的私企老总,他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保证企业在党的路线指引下健康发展”;他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他的营销理论依据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他把全国划为四大“战区”,设立“战区经理”,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战略。在《吴炳新文选》中,无不体现出他的“毛泽东情结”和“老党员情结”,比如《精兵简政 全员面向市场》,比如《克服骄傲向“68100高地”奋力冲刺》。他在《文选》中写道:“在这一时期,计划调节变为市场调节,但是党的领导没有变,由党领导的政权来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经济、繁荣经济、振兴经济没有变,而且使得党的任务更重了。”$$吴炳新曾把“争做中国第一纳税人”当作目标。1996年三株口服液的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三株公司上缴税金近8亿元。吴炳新说,除了邮电网络,还不知道有谁的网络比我们更大。从进入市场到实现80亿元的年销售额用了短短4年时间,有人说吴炳新创造了“三株神话”。一位退下来的老员工回忆当年“三株”的风光时说:“1995年到1997年,我们中高级管理人员在济南每月开一次工作会议,都是在容纳几千人的体育馆里开,会议期间,三株员工占据了济南城的近一半宾馆。”$$“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大公司,怎么衰落得如此之快,快得让人没有心理准备!”网上一位自称喜好研究企业文化的网友用了“激情”这个词,让人不自觉地把吴炳新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个倔强、固执、刻板的石光荣联系在一起。“三株”的失败与吴炳新富有激情的刻板的经营方式不能说没有关系。总公司对全国200多个子公司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子公司不必自己找市场,由集团总部统一规划,不断膨胀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建设速度,不讲效益盲目投入的现象日益严重,由此造成企业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等级森严,程序复杂,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1997年“三株”转轨,子公司由执行者变为经营者,进行独立核算,但习惯于听命于人的子公司被关得太久,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员工们套用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形容“三株”———“比国企更像国企”。$$吴炳新曾预测,保健品市场周期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他要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着手涉足医药行业。他的预言显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但这也成为“三株”失败的致命伤。1997年,三株公司一口气兼并了20多家药厂,为此投资5个亿。在激情之中,他还尝试了产品多元化经营和产权经营。兼并过来的这20多家药厂经济效益差,负债累累,被三株公司收购控股后,其退休员工的工资保险补发、偿还多年债务贷款、设备更新等问题使原本管理上已经出现问题的“三株”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旋涡。1998年,“常德三株喝死人”事件更使“三株”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尽管发誓什么都不要也要打赢官司的吴炳新最终赢了,但是三株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太阳不会永不落山,充满激情的老党员吴炳新要把三株公司建成“日不落世界生物制品王国”的鸿鹄大志也就此沉寂。$$1998年至今,三株公司仍在经营生态美化妆品和三株口服液,但消费者却很少在市场上见到这些产品的影子,对当年起大早排长队都买不到三株口服液的消费者来说,那些往事已成过眼云烟。在“三株”走入低谷的那几年,吴炳新曾考虑从社会上招募贤能,自己不再担任公司总裁。2002年初,吴炳新看中了1996年加入“三株”的一位中年女性张蔷,并委任她担任了三株公司的总裁,这一度成为吴炳新东山再起的重要举措,她被吴炳新称为“在特殊时期遇到的特殊的人”。然而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大起色,公司员工对这位总裁的能力也并不认可。就在一个月前,不想再做老总的吴炳新再次担起了总裁的重担,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一门学问,一个人就能撑起门面的“吴炳新时代”已经过去了。变幻莫测的市场一天一个样儿,市场规则不断完善,消费者也更加理智,“三株”还有能力重整旗鼓,杀进淘汰率高于存活率的保健品市场吗?有人建议吴炳新采用史玉柱的做法,先放弃“三株”这个牌子,来个“金蝉脱壳”,重新做起,但他坚决要保住并修复这个牌子。$$济南市委书记、市长谢玉堂曾这样评价吴炳新:“他是一个‘犟人’。他犟得让人发奋,犟得让人可敬。”3年前,63岁的吴炳新说:“我沉默的时候只是在积蓄力量。我要干到70岁。”7月5日,他和家人庆祝了自己的生日。如今,这位66岁的老人还能东山再起吗?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