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才——常敲心灵鼓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11.20
【版次】综合要闻综合要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李锋 实习生 姜博 彭文平
人物简介:吴炳才,86岁,大冶六中退休教师,20多年来,他用一根扁担、两只布袋挑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普法宣传展览材料,奔走于鄂东南五市(大冶、黄石、鄂州、咸宁、武汉)一县(阳新)的学校、城镇、农村和厂矿进行义务普法宣传,行程5万多公里,累计听众与观众达191万余人,2005年当选“中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
《主要事迹》
从65岁开始,大冶退休教师吴炳才挑着他的各种宣传展牌进学校、下工厂、走街串巷,进行义务普法宣传,行程5万多公里,累计受众达191万余人。
如今,吴炳才87岁了,他还在为此孜孜不倦。在吴炳才家里,老人亲笔写的“比艰苦不比享乐,比精神不比津贴,比奉献不比索取”的座右铭令人感动。
《报道经过》
2000年2月份,现任黄石日报副总编辑查理采访了吴炳才,因为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稿件一直未见报。
不久,中央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查理意识到这是一个推出吴炳才的好机会,他将这个想法向编辑部提出后,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查理非常坚持,在稿件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当年5月份,黄石日报正式推出吴炳才这一典型人物。稿件见报后,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轰动。
此后数月,黄石到处都在谈论这样一位老人。该报道也引起了市委高度重视,并推出吴炳才先进事迹展览,时任黄石市委书记任世茂还欣然为吴炳才题词:“人老心红 志坚情真”,黄石各单位也开展学习吴炳才的热潮,黄石日报乘势推出“宣传吴炳才 学习吴炳才”的系列报道,吴炳才“精神货郎”的品牌由此叫响黄石。
在黄石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的报道下,吴炳才的事迹最终引起国家级媒体的关注。2001年9月12日,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长篇通讯《不老的“精神货郎”吴炳才》,当年9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又刊发通讯《八旬翁肩挑“学校”走四方》,“精神货郎”开始走向全国。
《社会影响》
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吴炳才被列为21位候选人之一。虽然最后吴炳才与这个荣誉擦肩而过,但他的票数达到了70万张,名列第十。
同年,吴炳才却在法制日报社举行的年度“十大法制新闻人物”活动中顺利当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司法部副部长张军亲自为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