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带路 □ 吴炳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4.08
【版次】第12版(芙蓉楼)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到了陌生的城市,认路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有次,我们驾车去一座大城市办一件急事,只知道一个大概的地名,也没有地图和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进了城区就茫然了。只好“路在鼻子底下”,进了城“门”就张嘴,问。
先是问一位阿姨,回答得很实在:“到了前面红绿灯,向东直走,再到一个红绿灯,向西直走,再到一个红绿灯向南……”这时是中午,太阳在头顶上,我们根本就找不到北,又问一位老先生,他随即停下自行车,用一只脚支着地,用手指给我们看:“到了前面十字路口,向右,再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手向右摇几摇,又向左摇几摇,很轻松,说明他对那一带极其熟悉。于是,依着老先生的指示,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向右再向前,不对了,是一个两侧是狭道的十字路口,再前面不远的地方又是一个十字路口,在哪个路口转呢?只好又停下来,问在公交车站台上等车的人。站台上等车的人一听我们说的地名,有讲向东的,有讲向右的,还有出主意叫抄近路的,同时,指路的人之间相互讨论,甚至要抬扛子,这是始料不及的,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当然也就更没有头绪,更莫衷一是了。这时,有一个原先一直站在后面没有讲话的中年汉子走出来,对我们说:“来来来,你们看那辆公交车来了,跟它走,经过七个站,第八个站就是你们要去的地方了”。他这么一说,有人连连点头:“对,对。”
让公交车带路,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删繁就简,使我们在山重水复、乱花遮眼的迷宫中,完全回避了“东西南北左右”的困扰,摒除了歧路的诱惑。那辆公交车虽然不知道指路的人已将我们托付给它,但那样子是乐于做义务向导的,它不疾不徐,纯熟的穿行于高楼大厦之间,游弋于滚滚车流之中,稳稳地走在前方。因为体积庞大,车厢后面绚丽而又醒目的色彩,像一面旗子,始终召着我们,叫我们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犹豫不决、游移不定,跟上,跟上。
我们终于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其间等绿灯,有两次短暂的堵车,包括公交车靠站上下客,总共也就用了四十分钟。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不停地询问,在一个小细节上出点差错,还不知可能错下去多远,耽误了办事,再要住下来,都未尝不能。和那辆公交车分了手,望着它漂亮的背影,连一声谢谢也无法说,只能用目光紧追着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