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拣 菜 □ 吴炳辉

拣 菜 □ 吴炳辉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9.3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镇江日报

【出版日期】2011.09.30

【版次】第12版(芙蓉楼)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要问在家务事中,什么事不费力,又有情趣,我的回答是:拣菜。

拣豌豆苗,特别是春节之前,外面下过雪,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到桌上,豌豆苗的影子都是绿的。一根长长的茎上,用拇指和食指在嫩的地方一掐,“啪”的一声,就断了,断的地方渗出一点液汁,凉凉的。此时,豌豆苗在我手上,根还在田里,叶须蓬蓬的枝蔓还在寒风中摇曳,还有很多的苗子要长出来,许多的花要开,许多的豆夹要结。这些掐下的豌豆头,干净、清秀,赏心悦目。

芹菜、芫荽的根很硬,拣时要用剪刀。以前拣芹菜不仅去掉根,连叶子也打掉,只留下光光的梗子。自从知道芹菜叶有降血压、降血脂的药性,叶子也宝贵了。芹菜和芫荽都有香味,芫荽的香味尤其浓郁,特别是新鲜的,那香味似乎在泥土和阳光中憋足了,拣的时候全都散出来,钻到人的鼻孔里,使脑子清醒。

菜里常会混进三二异类。如马齿苋,肥肥的,绝不放过,人家自己送上门来,哪有不享用的道理;有的野草很好看,但叫不出名字,又没有神农氏尝百草的勇气,只好扔掉。突然发现一个虫子,还活着呢,叫人有喜有忧:喜的是这菜基本没有农药残留;忧的是是不是某个地方还藏着它的一两个兄弟没有被发现?

拣菜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占你全部的心思。家里几个人一起拣菜,边拣边随便地说说话,气氛很融洽。姨娘姑姑,老姐老妹相聚,闲不住就围着桌子一边拣菜一边谈陈年往事。我们家有个姑婆,有许多年都是下班时买菜,晚上拣菜。家里只吊了一个小白炽灯,最亮的地方让孩子们做作业,大人做事只是在旁边就着光,一天早上起来洗菜,洗的尽是菜根、菜皮,原来昨天晚上,竟将拣出来吃的菜扔了,最后只好大家都吃萝卜干。谈到长辈的、晚辈的趣事,一边拣菜一边笑,再难拣的芦蒿、荠菜也不难,一个品种拣完了,再换一个品种,很快就将中饭、晚饭的菜都拣好了。

一个人拣菜,尽可以眼睛看着,手下拣着,让思绪天马行空。如拣韭菜时,想到唐朝魏八处士招待远道而来的杜甫,“雨夜剪春韭”,那韭菜剪下来后,也是要拣的,谁拣呢?是魏夫人还是女儿?“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抑或是魏夫人和女儿们一起拣。那边鬓发各已苍的少年之交叙谈,这边忙着拣韭菜。想来那拣法也和现在相仿,拿起一根根韭菜,根上还沾着润湿的泥土,撕去一些外皮,露出光洁的梗子。我这韭菜是从贩子那里买的,是大棚里长的,根粗叶阔,梗子青白,肯定远不如老魏家的。老杜和老魏阔别二十多年,经历了动乱和灾难,不知是坐木船还是乘马车,千里迢迢,终于相聚,一大盘炒韭菜,两个老友对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那种情景真叫人仰慕不已。

现在有的小夫妻自己开伙,多从超市买净菜,回去一炒,也有滋有味。不拣菜,放弃了和植物亲近的机会,少了许多乐趣,菜上的营养没有全部吸收,挺可惜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