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六月吴炳辉

六月吴炳辉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8.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镇江日报

【出版日期】2012.08.10

【版次】第12版(芙蓉楼)

【入库时间】20121030

【全文】

娟儿出差,只要是到南方,总要弯到小姑家,尤其是六月。

江南的冬天不好受,气温并不太低,但就是湿度大,阴冷。她觉得江南的六月最好,太阳白晃晃的刚有点灼人,热气开始在树冠、屋顶、水泥路上生成集聚,小街小巷的青石板不动声色,墙角的青苔被梅雨喂得肥绿,对阳光还不以为然。小姑家窗子早已擦得明明亮亮,纱窗刷得干干净净。纱窗像滤网,将对面人家粉墙上映射进来的阳光“滤”成淡蓝的光影,满满的一房间,热气全挡在窗外,同样是湿度大,却是很舒适的阴凉。

和往年一样,娟儿来了就住在表姐的房间里。表姐在外地上大学,房间空着。房间很小,不到十个平方米,但是有书橱、书桌,这次来发现书桌上又有了一台电脑。晚上,娟儿想上电脑玩玩,小姑说:“这两天不巧,我晚上要做账,电脑白天归你,晚上归我。”娟儿知道小姑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但不明白小公司的会计怎么会这么忙?娟儿躺在床上看书,小姑坐在电脑前做账,两人不时的聊几句话,聊着聊着,娟儿知道了小姑又替两家更小的公司代账,难怪还要熬夜。娟儿让小姑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小姑笑着说:“娟儿知道心疼人了。”

姑父在天刚亮时就要出门赶交通车。他虽然一直轻手轻脚,但小房间紧靠着小客厅,一扇木门一点也隔不住他在厨房里烧早饭、吃早饭以及走时关防盗门的声音。早餐就是娟儿和小姑两个人吃。早餐桌上,两碗绿豆粥前各有一只磕破空头的咸鸭蛋立着,浅青色的蛋壳剥下来,散落在玻璃压着的深蓝色台布上,就像青花碎瓷。娟儿拿起筷子问小姑:“姑父以前上班早晨不着急,现在怎么走得这么早?”小姑说:“他跳槽了。到远郊区的一家外企上班去了,工资高些,专业也对,就是路太远,现在还好,冬天是每天两头不见亮。锥子只能一头尖。”说着将一盘饼子推到娟儿面前:“尝尝看,我的新创意。”

以前来,早晨经常吃油条、豆浆、包子,现在是小姑自己做的饼子,不知叫什么名字,小姑笑着说,是按照网上介绍的方法做的,两层饼子中还夹了生菜,有点比萨饼的风味,但又不是,反正很好吃。小姑说:“有了电脑,想看看人家做什么好吃的,挡不住诱惑,照样学,就怕吃出个胖子来。”娟儿说:“我们家男的都是胖子,女的都是瘦子。像小姑,四十大几了,还是这么白皙、纤秀,但愿我以后也这样。”

吃过早饭,小姑叫娟儿在家,她去买菜。她回来时,一边胳臂夹着一卷草席,一边手上拎着个大布袋,到家后像变魔术似的,从布袋子里拿出黄瓜、冬瓜、番茄、烤鹅,还有十几支栀子花。她进门没一会儿,家里就满是草席的清香和栀子花的芬芳。小姑说:在菜场上看到卖茉莉花的,大盆大盆的,不好拿,叫娟儿明天帮她搬一盆来。娟儿小时候跟奶奶到小姑家来,小姑都要在奶奶床旁放一小盆自己种的茉莉花,奶奶常将掉落的茉莉花骨朵儿捡起来放在枕边。自从三年前奶奶去世后,小姑就不再养茉莉花了。娟儿喜欢茉莉花,来时,小姑就买一盆。

中午的菜是娟儿欢喜的拌黄瓜、番茄炒蛋、冬瓜烤鹅汤。小姑吃过中饭就匆匆的上班去了。娟儿在家清清楚楚地听到小姑下楼时由近而远的匆匆脚步声。下午,特别是三四点钟,家里家外都非常的静。远处偶尔有人在说话,还有一两声小贩子的吆喝,时远时近。娟儿泡了一杯绿茶,在茶叶、草席、栀子花混合的清香里,在柔和的光线中,看看小姑简洁的家,她轻轻地呼吸,轻轻地翻动书页,唯恐扰乱了这江南六月的气息。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