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在旅途
【副篇名】■文/吴炳辉
【作者】 吴炳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5.25
【版次】第017版:A15江花
【入库时间】20140620
【全文】
旅行时,眼光投向的是奇景秘境、琼楼殿宇,眼睛盯着的是变幻不定的云彩……车窗外前有树木迎接,后有树木挽留,我们却很少会关注,因为那些树已一晃而过,如书翻过。如果注意,那些旅途上被我们忽略的每一棵树其实都是一个景点。
桃树
当初看到那棵桃树是在苏北的平原上,冬末初春,我从泰州坐长途汽车去盐城,一路经过许多集镇和村庄。有一段路两边是平坦的农田,一望无际。车速放慢时,低头近看田地里只有稀疏纤细的麦苗,远看却是一片如烟的淡绿,在那淡绿中,有一户农家的青瓦平房旁边,赫然有一棵桃树扑面而来。老远就认出,因为它开了满树桃花。汽车靠近它时,农家的鸡犬吵闹喧嚷,桃树却没有一点声音,但它明灼灼亮闪闪,光波如潮水,一下子就涌满车厢。
那树桃花色泽极其娇艳,大概就是李渔所说的“天然未接之桃”,是“诗人所咏,画者所绘者”,他说“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
那次旅行,我遇到这棵天然未经嫁接的桃树,满树酷似美人之面的桃花,至今难忘。我由衷地庆幸,庆幸如武陵人曾经偶然地拜访了桃花源。
柳树
有一次长途客车在京杭大运河大堤上抛锚,在司机修车时,我走下大堤,走进一片柳树林。
客车在大堤上行驶时,一边是时宽时窄的大运河,一边是比大运河水面低许多的地面。我多次经过这里,多次在客车上望见下面有一片柳树林,我曾想,隐约在柳树林中的草屋,远离村镇集市,靠近大运河,那里的人家是渔民还是船夫?
从大堤走下去,发现柳树比远看要粗大得多,一棵棵壮实标致。林下除了有几小块整齐的菜地,其他的地方全是平整的黄沙土,脚踩在上面既硬实又有弹性。此时正值初夏,柳树的枝叶间鸟雀竞鸣,仰头看柳树高处,有不少喜鹊窝。站在柳荫里,凉风习习。有一座草屋,大门开着,我朝院子里面张望,里面也是泥土地,非常清洁。没见到人,倒有几个燕子飞进飞出,一抬头在院子的门楼上看到一个燕子窝,里面还有三个小燕子伸头向我张望。
客车喇叭响着招呼乘客上车,我匆匆离开柳树林。客车开动后,有旅伴扇着敞开的衣襟抱怨:“这天气说热,一下就这么热!”又有旅伴担忧车子再抛锚,耽误了行程。我安然欣赏着沿途的风光,目光停留在柳树的绿荫里。
柿子树
看到柿子树,是那年秋天去西安,火车出了潼关,车窗外八百里秦川上,庄稼都已收割完毕,经过翻耕。在辽阔的田地里,在低垂的瓦兰的天幕下,立着一棵柿子树。以前虽然吃过新鲜的柿子,也吃过结着白霜的柿饼,可看到柿子树是头一遭。这第一次真是难得,因为是从车窗望出去,那棵柿子树主干粗大,树冠如盖,枝叶间挂满了柿子——似挂满了红灯笼。
我目不转睛望着柿子树,在无比空旷的田野,在干燥的黄土地,我看清楚了,柿子树周围有绵延的田塍小路,小路上有车辙,有人的脚印也有牛羊的蹄印。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树上树下肯定有许多故事。风穿过柿子树的枝叶,仿佛能听到唢呐声声和高亢的秦腔……那次旅行运气真好,铁路恰巧在柿子树旁有一个小转弯,火车一长列绿色的车厢以那棵柿子树为圆心,弯成弧线,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恣意采撷到沉甸甸的柿子。
现在想到黄土高原我就想到那棵大柿子树。噫,铁路为什么会在那里转个小弯,就是因为那棵大柿子树吗?在一趟趟列车上,肯定有许多旅客和我一样,在那里采到了甘美无比的柿子。